第十章 歸國(1 / 3)

“天蒼蒼兮野茫茫,

雁南歸兮望故鄉。

妻兒老小今何在?

一縷忠魂瞻家邦!

風蕭蕭兮雲飛揚,

娘喚兒兮愁斷腸。

男兒為何徒征戰?

馬革裹屍還故鄉!”

蒼涼悲切的吟唱,在寒風蕭瑟的大草原上回蕩,三千多名幸存的新軍營將士,遙望夜空中朗朗明月,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思鄉的歌謠。幾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慢慢吞噬了十幾具傷重不治的將士屍骨,幸存的將士遙望那嫋嫋升起的輕煙,祈禱著同伴的忠魂能隨風回到故鄉。

武勝文憂心忡忡地環顧著席地而坐的新軍營將士,一籌莫展。在遭遇了數十倍瓦剌鐵騎的圍追堵截之後,新軍營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到極點,再這樣下去,遲早會不戰自潰。就在這時,他突然聽到附近有人擊劍高歌,歌聲豪情萬丈,與先前的悲涼完全不同。武勝文循聲望去,就見青衫如柳的雲襄正在獨自擊劍而歌。他的歌聲感染了武勝文,他也不禁拔出佩劍拍打胸甲,應和著雲襄的歌聲放聲高唱:

“狼煙滾滾邊關急,

我帶吳鉤別爹娘。

縱馬踏破賀蘭山,

隻為親人永安康!”

他們的歌聲漸漸感染了沮喪絕望的眾將士,越來越多的將士附和著他們的歌聲輕聲吟唱,並用這蒼勁有力的歌聲,為死難的將士送行。

東方漸漸發白,黎明即將來臨,眾將士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雲襄周圍,疲憊的眼眸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雲襄翻身騎上馬背,目光從眾人臉上緩緩掃過,平靜地朗聲道:“相信大家已明白咱們目前的處境,在咱們身後緊追不舍的,不再是尋常的烏合之眾,而是瓦剌四王子朗多和他的精銳騎兵。拉木侖河畔那場遭遇戰,差點令咱們全軍覆滅。不過咱們以一萬疲憊之師對十萬瓦剌精銳,不僅給予瓦剌人重創,還成功突出重圍,咱們雖敗猶榮。我為你們感到自豪,你們是大明軍人的驕傲!”

雲襄的目光掃過全場,將士們眼中的堅毅令他感到欣慰,他接著道:“咱們在瓦剌腹地縱橫馳騁數千裏,多次擊潰數倍於己的對手,斬殺敵手數萬,打得瓦剌可汗不得不令朗多回師救國,咱們這次北伐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大家這些天的流血犧牲沒有白費,咱們已成功將瓦剌大軍引回大草原,大同之圍也已解除!”

眾將士臉上閃過一絲欣慰,不過想起死難的弟兄和吉凶難測的前途,眾將士臉上的喜悅立刻一閃而沒。

雲襄似乎看透了眾將士的心思,他沉聲道:“現在,咱們最大的願望是安然回國,不過要想完成這個願望,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一名滿臉虯髯的千戶高聲道:“公子有什麼命令盡管吩咐,咱們聽你的。能活著回去固然好,若是不幸葬身在這千裏大草原,咱們也認了。”

“沒錯!”眾將士紛紛附和,“咱們在數十倍瓦剌人的圍追堵截下能活到現在,已經是個奇跡,公子的智計謀略咱們心悅誠服,相信你會繼續率領我們創造更大的奇跡。”

將士們的信任令雲襄十分感動,他揚鞭指向南方,朗聲道:“咱們要想回國,向南走大同自然是最近,不過相信朗多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必定會在咱們南歸的路上設下重重伏兵,就等咱們自投羅網。”

雲襄說著揚鞭往西邊一指:“所以咱們要出其不意,一路向西越過黃河,或從甘陝,或從遼闊的西域迂回歸國。”

眾將士雖然對雲襄無比信任,但聽到這個計劃都不禁麵麵相覷,普通兵卒也還罷了,像武勝文、趙文虎等熟知地理的將領,皆露出詫異之色。

武勝文率先質疑道:“此去西域千山萬水,前路盡是戈壁荒漠,咱們這些人的吃喝怎麼解決?”

“是啊!”趙文虎也附和道,“就算途中有零星部落,可貧瘠的戈壁荒漠養不活太多的牛羊,根本不夠咱們這麼多人的給養。再說咱們已是疲憊之師,要迂回數千裏,恐怕不等瓦剌人動手,咱們也已經渴死、餓死、累死在路上了。”

雲襄目視二人,不悅地質問道:“你們是不相信我的計劃?”

趙文虎忙道:“末將不敢,不過這計劃實在太過瘋狂,末將難免心有疑慮。”

雲襄冷笑道:“咱們這次北伐,本身就十分瘋狂,再瘋狂一次又如何?”說著他抬鞭往四方一揮,“咱們無論往南還是往東,都有瓦剌重兵嚴防死守,一旦被他們拖住,就會被身後緊追不舍的朗多追上,陷入瓦剌精銳的重圍,重蹈拉木侖河畔的覆轍。而黃河以西是慌涼貧瘠的戈壁荒漠,不會有瓦剌人攔路,朗多決不會想到咱們會冒險走向死地,他也不敢率大軍追入戈壁荒漠,咱們隻有置之死地而後生。”

武勝文沉吟良久,最後還是搖頭歎道:“死地倒是死地,不過是否能求生恐怕就難說了。這個計劃成功的機會實在渺茫,我不能讓你將幸存的兄弟帶入如此絕境。”

在北伐的連番惡戰中,雲襄已經憑著他國人的謀略和智慧,贏得了以武勝文為首的眾將士的信仰和尊重,但向西迂回的計劃實在太過瘋狂,所以武勝文也第一次站出來反對雲襄的這個計劃。

麵對他的質疑和反對,雲襄反問道:“統領是否有更好的計劃?如果沒有就不要妄加阻撓,如今郎多率著大軍就在咱們身後窮追不舍,咱們已沒有時間爭論權衡。既然武帥生前將新軍營交給我,我就要對它負責到底。你若還尊重你父親生前的遺令,就請服從我的指揮。”

見雲襄給出父親的遺令來壓自己,武勝文頓時滿臉漲的通紅,不禁瞠目怒視雲襄。就見雲襄神情淡然,目光與武勝文針鋒相對,在他的怒視下毫不妥協避讓。

武勝文與雲襄對視良久,最終對父親遺令的尊重以及對雲襄的信任還是占了上風,他無奈點頭道:“好!我跟從你的命令,希望這一次你能繼續創造奇跡。”

身為統領的武勝文既已服從。其他將士也就不再有異議,不過不少將領眼中依舊有著無法掩飾的疑慮。雲襄見狀從容道:“你們不用擔心,我已讓筱伯和張寶去探西去的路,雖有艱險,卻沒有瓦刺大軍的堵截。”

“可是,沒有糧草,咱們如何能穿越戈壁荒漠?”李寒光身為中軍總管,自然最關心糧草問題。

雲襄點頭道:“所以在向西遷之前,咱們要最後一次不從給養。”

“何如補充?”趙文虎遲疑道,“如今瓦刺部落對砸門早已聞風喪膽,隻要咱們一出現,方圓百裏內的牧人都趕著牛羊逃得幹幹淨淨,咱們現在越來越難弄到給養了。”

李寒光也身有同感地歎道:“是啊,咱們在這裏滯留一夜,相信這方圓百裏之內,再找不到一頭牛羊,一粒糧食了。”

“是嗎?不見得。”雲襄嘴邊泛起一絲淺淺的笑意,“我敢肯定在離這裏不足五十裏的地方,就有咱們急需的給養甚至馬匹。”眾將士麵麵相覷,皆露出懷疑之色。

就見雲襄往北一指:“你們忘了在咱們身後緊追不舍的郎多殿下?”

武勝文先是有些疑慮,繼而恍然大悟,失聲道:“你,你是說從瓦刺寇兵手中搶糧?”見雲襄坦然點頭,他不禁連連搖頭,“瘋了!這簡直是瘋了!咱們三千疲憊之師。竟然要從瓦刺十萬大軍手中搶糧?”

“沒有十萬!”雲襄糾正道,“照常理來說,隻需一至三萬精兵就足以對付咱們這三千多殘軍。因此郎多沒有必要浪費兵力率十萬大軍追擊,他最多隻率三萬輕騎緊追不舍,其餘兵力則部署在咱們南歸的路上,以房咱們逃回國。”

“就算是這樣。三萬人也不是咱們能對付的啊!”武勝文還是連連搖頭。

雲襄點頭道:“若以三千擊三萬,無疑是以卵擊石,不過若以三千擊一千還不能勝,那怎麼就都該葬身在這大草原了。”

隻有趙文虎若有所思地打量著四周的地形,嘴角漸漸露出一絲心領神會的微笑,微微點頭道:“原來公子堅持要在這裏歇息一夜,並火葬傷重而亡的兄弟,就要用火光將追兵引過來。”

雲襄擊掌歎道:“趙將軍深知我心,如果是你進行指揮,當如何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