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親軍擂動戰鼓,畫角長鳴。
有功將士一批批沿著紅氈趨步上前來,按禮謁見,就在將台前一一參拜,然後由典禮官唱名,在侍衛的引領下,登台受領紀功勳章——在這種場合所授勳章,一般都是次一等的‘榮譽金星’勳章,勿需太過隆重。至於‘榮耀金星’第一等和第二等紀功勳章,明文規定需要三牲奉獻,主君率領文武百僚祭告天地四方,舉行極為隆重的大典,然後才能授予。
“職下四川行營第三廂第六十七都都長喬苟,參見大將軍。”
一位覲見的有功軍官自唱銜名,跪拜而起。以西北‘行營’兵製而論,五十人編為一‘隊’,兩隊編一‘都’,五都編一‘營’,五營編一‘軍’,五軍編一‘廂’,五廂編為‘行營’,因此一‘廂’(一萬二千五百人)下轄有順序編列的一百二十五個‘都’,每‘都’的百人統兵官為‘都長’,與西北‘軍團’兵製當中的‘曲長’相當。身為‘都長’的喬苟,自宣銜名之時,依照軍禮可以在‘行營’以下省略‘營’和‘軍’,直接說‘x行營第x廂第x都’即可。若是喬苟的直屬上司第十四營的‘營尉’,則隻可以省略‘軍’,稱‘x行營第x廂第xx營(第一至第二十五營)營尉’,至於‘第十四營’直屬上級‘第三軍’的‘都統官’,直稱‘x行營第x廂第x軍都統官’即可。
雷瑾見這喬苟黑瘦精悍,目光如電火一般,站立時有如一杆鐵槍,驍銳無比,不由暗讚一聲。又聽典禮官曆數喬苟之戰功,奉命入緬剿匪,五戰斬首級數百,又遠征東莫臥兒的榜葛剌,領兵征討,戰功卓著,由‘旗頭’升‘押隊’,再升‘都長’,不過一年光景。雷瑾聽罷喝一聲彩,即命侍從取錦繡戰袍一件,賞給‘都長’喬苟,複捧觴號令曰:“都長喬苟,管領四川行營第三廂第六十七都,勇銳殺敵,功經百戰,斬驍酋之首,搴虎豹之旗,功出於人,當賜厚賞以酬其功,俾使子孫後嗣,長為勳給之家;父母妻子,皆受榮祿之賞。”
喬苟叩首拜謝:“職下等無謀無勇,遵師長之命,有進死之榮,無退生之辱,身受殊賞,上光父母,下及妻子,從今往後,自當追隨大將軍奮勇殺敵,絕無二誌!”
雷瑾笑而受之,說道:“吾等不德,謬居師長,賴爾之功,梟懸凶逆,此盛績美事,不敢專美也。”
此時鼓角長鳴,有侍從捧上鋪了明黃絲綢的銀盤,雷瑾親手將一枚金燦燦的‘二等榮譽金星’掛在喬苟的脖子上,又大聲宣告:“四川行營第三廂第六十七都,奉命征戰榜葛剌,將士英勇,戰功卓著。軍府酬獎其功,特賜稱號曰‘白馬都’,望‘白馬都’再接再厲,勇立新功,庶幾不墮‘白馬’美名。”
喬苟都長大喜,連忙再次叩首拜謝。其他參與覲見的有功將士也是驚訝羨慕兼而有之,雖然授予什麼勳章,給予什麼稱號,都是軍府事先已確定下來的,現在仍然讓他們極端的羨慕。西北軍隊中隻有那些戰功特別卓著的‘部’‘曲’‘隊’和‘軍’、‘營’、‘都’、‘隊’,才能得到軍府特賜的稱號,曆代以來古今中外的強軍美號,諸如‘背嵬’、‘遊弈’、‘踏白’、‘鐵浮屠’、‘步跋子’、‘先鋒’、‘選鋒’、‘勝捷’、‘常勝’、‘破敵’‘鐵鷂子’、‘遠探攔子’、‘無當’、‘白毦’【er】(戈矛兵器上豎垂的幡旗飾物)、‘白馬’、‘銅馬’、‘赤眉’、‘陷陣’、‘先登’、‘大戟’,乃至‘熊渠’、‘千牛’、‘虎騎’、‘豹騎’、‘飛騎’、‘羽林’、‘神策’等等,還有不少未嚐賜下。今日到來覲見的不少下層軍官心頭灼熱,都在盤算,今後帶兵多立戰功,是不是也可以搏取一個特賜稱號,這可是下麵‘部’‘曲’一級部隊的榮耀,非同小可,反而‘行營’、‘軍團’要想得到特賜稱號,難度至少高出十倍以上,非屢立大功不得與。
喬苟之後,雷瑾又接見了來自‘東曹軍民府’、‘中曹軍民府’、‘曹國軍民府’、‘康國軍民府’、‘烏孫行省’、‘大月氏行省’、‘大宛執『政府』’、‘蒲犁軍民執『政府』’、‘大夏行省’、‘呼羅珊行省’、‘貴霜行省’、‘俾路支行省’、‘錫克行省’等地的有功將士,他們或者來自野戰軍團,或者來自甲編扈從軍團,或者來自‘僉兵守備軍團’的‘選鋒營’,或者來自內務安全署、稅務巡檢局等諜報衙署隸屬的部隊,還有來自於民壯‘團練兵’,來自屯堡的鄉兵,甚至還有軍隊臨時雇傭的標客、賞金客以及某些番胡部落從征的義從勇士。
等這一輪將士接見完畢,已經是過午時分,紅山口堡席開流水,大宴賓客,自然是一片人頭湧湧,笑語喧嘩。
這個時候,雷瑾也沒閑著,不過他已經卸下了甲胄,換上了『射』獵時的裝束,頭戴韃帽,外穿方領對襟無袖罩甲,內穿曳撒,腳下著皮靴,這意味著他在日落之前,會去到附近的山地獵場,走馬『射』獵一番。
旁邊就架著炭火,侍從們正在燒烤羊腿、雞、豬和野兔,香氣撲鼻。
北衙侍從中的兩個年青小子,正在草地上扭打成一團,顯然是在比試。這是軍中作為拳棍基礎而傳習的摜跤摔角法,著眼點在於‘摜’在於‘摔’,力求一撲克敵,一摜致勝,肉搏殺傷力相當強,與民間的相撲爭跤有著很多不同。軍中摜跤高手往往能把對手一舉‘摜’到空中,瞬間離地數尺,然後重重砸在地上或者牆上,出手稍重就能導致對手筋斷骨折、重傷甚至喪命,是非常凶險的肉搏技術,因此不得允許是不準隨意外傳的。
這時一個北衙侍從引著幾位精壯漢子走了過來,站在十步開外侯命,這是雷瑾眼下要見的人。
雷瑾招了一下手,示意那幾位過來,“來,野兔一會就烤好了,大家一起吃。”
“職下榮膺‘忠勇’稱號、大功旗一、先登旗二、鐵騎陷陣榮譽的武威、桃裏寺、黑海、大纛下鐵軍,近衛黑旗、黑龍騎兵軍團第七‘虎牙’部副都統官簡毅,參見公爺!”
依序參見的第一個軍官簡毅,恰是第一批放出去部隊服役的北衙侍從。其兄是‘龍驤勇士’,戰死於桃裏寺之役,簡毅在其兄長生前曾經服役的黑龍軍團倒是如魚得水,如今已經是一部精兵的副都統,這一通自宣銜名的參見,嗓音洪亮,顯得精神頭十足。
“職下榮膺‘虎翼’稱號、大功旗、先登旗、烈火戰旗、血荊棘勳章的武威、河套、河中、大纛下鐵軍,近衛白虎遊擊騎兵軍團第三‘鐵槍’部‘佐戎軍士官’林衝,參見公爺!”
第二個依序參見的林衝則是一位‘虎賁猛士’,他顯然對簡毅的顯擺炫耀很看不過眼——雖然在‘黑龍騎兵軍團’前麵綴上主要的戰功榮譽、成軍地點、戰功地點等等的全稱,也是得到軍府正式認可的正式稱謂——所以,他也針鋒相對的把白虎遊擊騎兵軍團的正式全稱,一嗓子吼了出來。
這一下,場麵就有點微妙了。
林衝的‘虎賁猛士’是士爵,他的‘士職’就是‘佐戎軍士官’,論軍中地位甚至超過簡毅的‘副都統官’,這兩位掐起來那可就好看了——西北軍禮的規定中,在軍務場合,‘佐戎軍士官’應該首先向有直轄統屬關係的軍官行禮,軍官還禮;在實際執行當然會有變通;沒有統屬關係時則參照執行,銳士在道理上應充分尊重軍官的指揮職權,但幾乎所有的軍官遇見非本部高階銳士時都會搶先行禮,以示敬重之意,畢竟戰爭凶險,得罪稅士群體絕對不是一個明智選擇——但因為林衝並沒有直接向簡毅發難,年青的副都統官也不過是有些臉上尷尬罷了。
在西北軍隊,‘曲’或者‘都’,‘軍士上直長’、‘軍士中直長’、‘軍士下直長’以及‘上士’、‘中士’、‘下士’是常見‘士職’;到了‘部’或者‘軍’這一級,‘士職’主要是‘提轄軍士官’或者‘佐戎軍士官’(資深);在軍團/行營這一級就是‘佐戎軍士官’或‘軍士總領班’。總之,西北‘士職’在目前共分為九個級別,是西北的軍功爵銳士能夠擔任的軍中職司,而象林衝所擔任的‘佐戎軍士官’,已經是高級‘士職’,雖然他仍需聽從同級軍官(都統官或指揮使)的指揮軍令,輔佐軍事長官指揮作戰,但‘佐戎軍士官’平時督導士兵訓練、掌握軍中銳士,其本人的戰功、資曆、聲望和權力也足以使他與指揮使、都統官掰一掰手腕子了,就是提督、指揮使都要對這些銳士客客氣氣,充分尊重。
雷瑾以及幕僚謀士們當初擬定西北官製,都認為當世在文武分職之外,官吏兩途也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以改易,因此基本的治理思路是官吏分治,差別等級、待遇,俾使各有進路,循序而晉。
而在西北軍中,也同樣是采‘分而治之,等階別之’的思路,主要推行軍官與稅士的分治;至於軍佐(伎術官)則歸於軍官一類,而軍吏在地位、待遇上類似於稅士但獨立於軍官、稅士之外,以便於對軍吏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