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的部署是秦州、鳳翔等地有十餘萬,鞏州等地有七八萬人,因鞏州是汪世顯領地,他彙集本部兵馬有三萬之眾,力量也是相當的渾厚。
汪世顯何等人,當年闊端以大軍壓境,方才迫使其投降,雖在利州戰敗卻未曾傷筋動骨,再次彙集各部落壯丁,利用蒙古人得力量擴充實力。
李易並未對州治隴西縣發動進攻,他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越到最後越要保持冷靜頭腦,陰溝裏翻船,最後一步倒黴的事,史冊上層出不窮。
汪世顯的大軍多集中在隴西,且多為隴右牧民,他以區區數千人,絕不會不自量力。
宋軍沿隴西邊地迅速穿過,直奔寧遠縣,汪世顯早知李易出兵,卻不想竟殺到他的地盤,又驚又怒。當年,李易詐降,他還頗為欣賞其才略,為其多有美言,卻不想其竟隱忍多年,最終在利州讓他蒙受恥辱,當真恨的咬牙切齒。
既然,有了殲滅李易機會,他又豈能放過,立即點起數千騎兵,親自率隊追趕。
李易又豈是易於之輩,他並不願在鞏州與汪世顯作戰,太危險了,被汪家經營許久的鞏州,一個僅次於涼州的甲馬之地,在此以數千騎作戰,簡直是自討沒趣。
邊地雖駐紮數萬蒙古軍,但那多是一線的步跋子,為的是防禦宋軍突襲,並充當攻城拔寨主力,隻要保持機動性,幾乎無法對他形成實質性威脅。
背嵬軍與羽林軍,經過一個月的戰鬥,未遭重大損失,反倒是得了大批戰馬和精良甲仗,人四五匹戰馬,士氣極為高漲,無論是將校還是士卒,對李易都升起發自內心的敬仰。
無它,一個能讓將士敬仰的主帥,並不全然在於關心他們生活,而是能帶他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讓他們獲得更高再更高榮譽,使他們得到更多再更多財富的人。
更大的生存機會,讓人得意的功勳,令人陶醉的財富。李易,很明顯做到了這點,轉戰千裏,連續數十戰,無一敗績,殺的蒙古軍望風披靡,幾個殲滅戰極為漂亮,搶奪軍中戰馬良多,士卒們包裹裏,都是劫掠的財帛。
正在歸途中,大軍氣勢如虹,向西和州而去。
威遠鎮,是蒙古軍駐紮的重要據點,囤積大批的糧草,雖宋軍突襲的消息傳來,但駐紮蒙古軍萬戶長、千戶長們根本就毫不在意,他們後方有三萬馬軍,數千宋軍還敢與他們打陣地戰,這不是找死嘛!
“學士,前麵就是威遠鎮,兵貴如神啊!”行軍途中,陳敏神色疲憊卻目光閃爍,顯得格外的興奮。
“回峰還是露峰?”李易滿麵風塵卻神色堅毅,目光極富有殺機。
一場空前大戰前奏的前哨戰,在鞏州東南打響了,宋軍明麵上的人已不足六千,且是分成兩部,卻要應付數萬蒙古軍,態勢上出於絕對不利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