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戰(1 / 2)

李易並未給蒙古軍反應機會,同樣為讓部隊休整,以行軍態勢,直接把部隊投入戰鬥,行動是相當的迅速,也辛虧是馬軍部隊,要是步軍為主體,那絕不可能完成動作。

十月三,李易親率羽林軍和背嵬軍主力過渭水,經過一天的行軍抵達威遠鎮,背嵬軍並兩翼各五百餘羽林騎士,列成標準的錐形進行隊形,對蒙古軍湟州萬戶隊營寨發動決死進攻,這是迅猛又果敢的進攻,來去如狂飆的颶風。

蒙古軍顯然也有預警,但是戰爭絕非人們想象,雙方在野外列陣,鬧哄哄打一場那麼簡單,人家哪會給你時間!一場戰役甚至是戰鬥,無不是經過長時間準備,從軍陣調度、營寨防禦、溝壑挖掘還有馬隊配置上勞費心神,戰鬥打響前的準備也很多,絕非一擁而上亂糟糟那麼簡單。

但是,李易一反常態,大軍渡過渭水,以行軍姿態突然出現,也在蒙古軍將帥意料中,一支精銳馬軍突然性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也不會打到鞏州。

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李易根本沒有做戰前準備,甚至連最起碼的疏陣也沒有排列,此意料中的意外,可以說達到戰術上的主動,讓蒙古軍雖有準備卻又措不及防。

時機的選擇也非常到位,接近響午到達,立即投入戰鬥,讓準備開飯的蒙古軍大為驚訝,這也太不科學了點。

近四千宋軍騎兵,排列齊整的戰鬥隊形,浩浩蕩蕩向蒙古軍逼近,正麵是背嵬軍近兩千重騎兵,錦旗招展、玄甲耀日,給人精神極大壓迫。

蒙古人的重騎兵,絕對無法與之相比,蕃漢軍的任何一支重騎兵部隊,也無法與之軍容相提並論,這是東方裝備質量最高,訓練最有素的重騎兵。

當然,背嵬軍的重騎兵絕非甲騎具裝,那樣麵對蒙古人的馬隊,隻能是死路一條。他們的戰馬披掛簡易的皮甲,能夠抗擊複合弓的打擊,將士的鐵甲防護比較到位,兩當和護膊齊整,甚至有鐵兜的麵具,隻是甲胄重量比較輕,屬於那種高質量的精良鐵甲,全部是原西軍和吳家兄弟留下的。

好在大宋四川的兵馬,發展到身穿綿甲,那些高質量鐵甲紛紛庫存備用,這些甲胄算是給了李易極大的本錢,組建了非常精銳的馬軍,騎兵有了全套防護,生存率是極高的。

在五方旗的指揮下,背嵬軍壓在蒙古軍營寨千餘外,一聲令下,兩翼羽林騎士以弩箭展開三輪齊射,殺的蒙古軍營寨慘嚎連連,那些可都是馬軍專用強弩啊!相比神臂弓威力弱了些,卻勝在可以在馬上開弩。

被對方馬隊逼迫,攻城器械與遠程投射兵器,並未組裝,無法用於實戰,蒙古軍萬戶長不得不硬著頭皮出戰。

此時,他不出戰也不行,你當然可以縮著腦袋當烏龜,但那得眼睜睜看著對方,大搖大擺地薄寨南下,此等羞辱,此等大罪,絕對是他擔當不起的,尤其是人家不斷以弩箭收割生命,困守等於被對方殺戮。

蒙古軍營寨大開,一隊隊兵馬衝了出來,迅速列成簡易的陣型,準備與稍稍退後的宋軍馬隊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