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目光複雜神色猶豫,心中猶如翻江倒海,糾結是不是對李慕白和盤托出,如是,其結果會是如何?
李慕白似乎有些明悟,臉色變了變道:“子明,如有隱瞞,大勢危矣。”
李易聽出李慕白的不滿,當此緊要關頭,他並不想不信任,而是事關重大不能不謹慎再三。
他對葉知秋十分放心,甚至能把大軍交付對方,自己千裏迢迢奔赴行在。但是,他對葉知秋也有隱隱的忌憚,或許是對方能力太強,太桀驁不馴,他能放心有難同當,卻不敢保證有福同享,李慕白是標準的儒家士子,有堅持的道德底線,能保證其掌控。
不舍,他在頃刻間權衡利弊,慢悠悠地道:“子圭,不是我不信更非我虛偽,而是為你留一線生機。”
說出此言,他忍不住一陣巨汗,自己怎地變的如此無恥,虛偽之言信口就來。
李慕白神色愕然,方才失望的神色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深深地感動,正色道:“子明何須見外,你我同為天下生民,但需問心無愧,便是同赴艱難又有何妨。”
李易稍稍放心,至少挽回了李慕白的不悅,至於蜀川虛實,他心下有了計較。當下,稍顯無奈地道:“子圭,我在蜀川征戰,為有足夠力量反擊,秘密培養兵馬,如今已有勁卒五六萬。但是,怕朝廷猜忌,不敢在諸公麵前坦言,隻說有精銳萬五千人。”
李慕白卻驚訝萬分,心裏真是震撼到了極點,瞪著李易失聲道:“短短兩三年,你竟在虜人眼皮底下,培養出精銳五六萬?我竟然不知道。”
“以戰養戰,不斷用壯丁編入那可兒,生存下來的,都是勇士,稍加訓練便是銳士。”李易並不理會李慕白的驚訝,他用的法子非常殘酷,以驚人的淘汰率,培養一批鐵血悍卒,雖有違人道卻也是速成良法。
不過,他對李慕白還是做了一定保留,把主力減去三成,沒有說那些正在訓練的少年勇士,這些少年日後可是他作為將校訓練,一旦成軍將是恐怖的力量。
“子明,你真的不應該隱瞞,難怪忠孝軍會失敗。”李慕白長長一歎,如真的被人揭發,事還真不好辦,就看別人如何去利用了。
李易何嚐不知其中利害,坦言道:“事關蜀川,我不相信別人,必需親自擊退虜人。”
萬五千人不多不少,即展示實力又不給人強盛印象,李慕白亦是絕頂聰明人,自知其中道理,他無奈地道:“你用心不錯,卻留下後患。”
李易點了點頭,李慕白雖有道德底線,卻在大是大非上,手段還是很辣的。不過,他的確還不夠果斷狠辣,當初就該把吳藍山一眾斬盡殺絕,而不是留下禍患,要在人吃人的世界生存下來,必需把一切威脅扼殺在萌芽狀態。
“時下,如何是好?”他心下已有最佳的避禍策略,卻還是要試探李慕白,以決定某些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