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聞仲外出征戰數載,才一回朝歌便發當年先帝許於紂王的諸多輔政大臣十之八九都已故去。便是首相商容比幹也都逝去,使他不由感到世事蒼桑,歲月不饒人。
哪裏這聞仲多年在外不聞政事,多日之後這才得知朝中諸友亡故之由,不由大怒,隻恨那紂王敗壞成湯江山,使無數能臣賢士不得好死,更是逼反天下眾諸候,讓聞仲不由有些無所適從。
突一日,聞仲鳴鼓上殿,與紂王諫十策此救國危,哪知紂王已經是爛泥扶不上牆,不由灰心。隻得借口西岐不尊王朝,而領軍外出討戰,不願再立於朝中與奸妄同臣。
這紂王正因天下反叛諸候怒惱,卻無良方,先前數路大軍討西岐皆大敗而歸。如今聞仲請命出討,再合他心意不過,馬上同意,更是把朝中兵符賜於聞仲,便他快快離去朝歌,好讓自己快活。
這聞仲三朝臣,性剛直,便是紂王也讓他三分。自聞仲回朝之後,便不得痛快,行事行樂都顧忌七分。聞仲見紂王如此,隻得無奈領軍再出朝歌。
話說,聞太師對紂王失望,不願常居朝歌。正好西岐姬發自立為武王,不朝成湯,便意討伐。如今天下能滅商者隻有周室,故而聞太師提大兵三十萬,出了朝歌,渡黃河,兵至澠池縣。
其時總兵官張奎迎接至帳前行禮畢,太師問道:“吾往西岐,那一條路最近?”張奎不敢怠慢連忙告訴聞太師曰:“往青龍關最近,不過二百裏。”
遂後聞太師令大軍休整一日夜,第二天,太師傳令大軍:“往青龍關去。”於是人馬離了澠池縣,往青龍關行來;這一路上旗招展,繡帶飄搖,當真好是精銳人馬。
怎見得?此有詩為證:“飛龍紅纓閃閃,飛鳳紫霧盤旋;飛虎騰殺氣,飛豹蓋地遮天。擋牌滾滾,短劍輝輝;擋牌滾滾,掃萬軍之馬足;短劍輝輝,破千重之狼銃。大刀,雁翎刀,排開隊伍;金,蕩蕩朱纓;太阿劍,昆吾劍,龍鱗砌就;金裝鐧,銀鍍鐧,冷氣森嚴:畫戟,銀尖戟,飄蕩豹尾;開山斧,宣花斧,一似車輪。三軍呐喊撼天關,五色旗搖遮映日。一聲鼓響,諸營奮勇逞雄威;數捧鑼鳴,眾將委蛇隨隊伍。寶纛下,瑞氣籠煙;金字令旗,來往穿梭。能報事拐子馬緊挨鹿角,能衝鋒連珠炮堤防劫營。”
這正是:騰騰殺氣滾征埃,隱隱紅雲映綠苔;十裏隻聞戈甲響,一座兵山出土來。
話說聞太師帶琿兵過了青龍關後,道路變的崎嶇窄小,隻容一二騎並行;人馬甚是難走,跋涉更覺險峻。
聞太師見如此艱難,悔之不及,心中暗自叫苦:“早知如此,不若還走五關,方便許多。如今反耽誤了路途,便如此行走。”
這倒不能怪張奎,此路小股行軍確是可能,也快的多。但聞太師帶三十萬軍,便有些艱難了。也是聞太師失了計較,此非吉兆,恐征討西岐不會太順利。
這一日聞太師領軍來到黃花山,隻見一座大山,遠觀山山青疊翠,近觀山翠亞青山。山青疊翠,參天鬆婆娑弄影;翠疊青山,靠峻嶺逼陡懸崖逼陡澗。綠檜影搖玄豹尾,峻懸崖青鬆折齒;老龍腰望上看似梯似鐙,望下看如穴如坑。青山萬丈接雲霄,鬥澗鶯愁長地戶。
此山到春來,如火如煙;到夏來,如藍如翠;到秋來,如金如錦;到冬來,如玉如銀。到春來,怎見得如火如煙?紅灼灼夭桃噴火,綠依依弱柳含煙。
到夏來,怎見得如藍如翠?而來蒼煙欲滴,月過嵐氣氤氳。
到秋來,怎見得如金如錦?一攢攢一簇簇俱是黃花吐瑞,一層層一片片盡是紅葉搖風。
到冬來,怎見得如玉如銀?水幌幌凍成千塊玉,雪蒙蒙堆疊一山銀。山徑崎嶇,難進難出;水途曲折,流去流來。樹梢上生生不已:鳥啼時韻致幽揚;正是觀之不舍,樂坐忘歸。
當真是“一山未過一山迎,千裏全無半點平;莫道牧童遙指處,隻看圖畫不堪行。”
話說聞太師看此山險惡,傳令大軍安下人馬,催開黑麒鱗,自上山來觀看。 見有一程平坦之地,好似一個戰場。
太師不由拍手而歎曰:“好一座山,若是朝廷寧靜,老夫來黃花山,避靜消閑,多少快樂?”
立於山上,又見依依翠竹,古木喬鬆,賞玩不盡。正看此山景致,忽聽腦後一聲鑼響;太師急勒轉坐騎,原來是山下走陣,走的乃是長蛇陣,陣頭一將,麵如藍靛,發似朱砂,上下獠牙,金甲紅袍,坐下陣馬;手使一柄開山斧。
聞太師探看走陣,不覺被山下士卒,看見聞太師身穿紅袍,坐騎一獸,用兩根金鞭,偷看陣勢;士卒竟不走陣,來報主將:“啟大王!山上有一人,探看吾等巢穴。”
那人聽士座如此見說,抬頭一看,不由大怒,那人當真是不知自己威風,竟然立於山上探看,遂速命退了軍陣,把馬一磕,向那人走上山來;聞太師看見一將飛來,甚是英雄,十分勇猛,心中暗想:收得此人,去伐西岐乃是用人之際,心上正是躊躇,不覺那馬已到麵前,隻見來將大呼曰:“你是何人,好大膽敢來探吾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