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晉南北朝為中國經濟社會轉化期。土地製之轉變尤甚。屯田自東漢末發展至晉,變成占田與課田。北朝則全力推行屯田與均田。土地而外,莊園、礦冶、鑄錢及工商業亦漸上軌道。曹魏屯田,強兵足食;鄧艾攻蜀,先灌良田;蜀漢屯田,以攻為守;孫吳屯田,民無饑歲。本書詳釋晉之戶調、品官占田、軍屯、賦役、雜稅、工業、商業、幣製、商稅及寺院經濟諸項目。南北朝之工業,采礦、鑄造、製瓷、紡織,以至鹽法亦在討論之列。又分述宋、齊、梁之賦役,陳之屯田,北齊、北魏、西魏及北周之租調、賦役及均田製,與夫五胡十六國之賦役、冶鐵工業;並總論北朝經濟製度,優於南朝。
綜上所述,為餘所理解葉兄編撰、補充先師“中國經濟史”等之內容。經濟史非餘所長,苟有未當,是讀之未審,思之不精,非原錄之失也。1964年3月、4月及6月,先師先後於香港新亞書院三度演講“論語新解”,其認同及重視語錄式《論語》傳世價值可見也。時餘雖有幸恭聆“新解”,愧未筆錄。葉兄獨能筆錄、補充並出版先師之“中國經濟史”等講稿。是篇以流暢之語體文寫成,深入淺出,士庶可讀。若人手執一冊,則可明了中國曆代經濟製度之得失,擇其善者應用於今日之工商社會、金融中心矣。妄申是序,敬祈賜諒。
梁天錫
1996年4月於香港能仁研究所
三國魏晉南北朝為中國經濟社會轉化期。土地製之轉變尤甚。屯田自東漢末發展至晉,變成占田與課田。北朝則全力推行屯田與均田。土地而外,莊園、礦冶、鑄錢及工商業亦漸上軌道。曹魏屯田,強兵足食;鄧艾攻蜀,先灌良田;蜀漢屯田,以攻為守;孫吳屯田,民無饑歲。本書詳釋晉之戶調、品官占田、軍屯、賦役、雜稅、工業、商業、幣製、商稅及寺院經濟諸項目。南北朝之工業,采礦、鑄造、製瓷、紡織,以至鹽法亦在討論之列。又分述宋、齊、梁之賦役,陳之屯田,北齊、北魏、西魏及北周之租調、賦役及均田製,與夫五胡十六國之賦役、冶鐵工業;並總論北朝經濟製度,優於南朝。
綜上所述,為餘所理解葉兄編撰、補充先師“中國經濟史”等之內容。經濟史非餘所長,苟有未當,是讀之未審,思之不精,非原錄之失也。1964年3月、4月及6月,先師先後於香港新亞書院三度演講“論語新解”,其認同及重視語錄式《論語》傳世價值可見也。時餘雖有幸恭聆“新解”,愧未筆錄。葉兄獨能筆錄、補充並出版先師之“中國經濟史”等講稿。是篇以流暢之語體文寫成,深入淺出,士庶可讀。若人手執一冊,則可明了中國曆代經濟製度之得失,擇其善者應用於今日之工商社會、金融中心矣。妄申是序,敬祈賜諒。
梁天錫
1996年4月於香港能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