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張勳複辟,全家遷居天津,唯徽因留京。後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來水路,諸姑偕諸姊繼至。林長民由寧歸,獨自回京。7月17日,因支持段祺瑞討伐張勳複辟,林長民被任命為司法總長。8月,舉家由津返京。11月15日,“安福係”崛起,林長民不再受重視,辭司法總長之職。
1918年
14歲
是年。3月24日,林長民與湯化龍、藍公武赴日本遊曆。家仍居北京南長街織女橋,徽因自信能編字畫目錄,及父歸,閱之以為不適用,頗暗慚。但徽因料理家事,屢得其父褒獎。
後認識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19年
15歲
是年。林長民任巴黎和會觀察員,著書立說,抨擊親日派,反對日本承認德國在華權益。二娘程桂林生弟暄。
1920年
16歲
是年。春,林長民赴英國講學,林徽因亦隨父去讀中學。3月,林長民赴瑞士開國聯會,由法國去英國,居阿門二十七號。7月,林徽因隨父到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旅行,九月回倫敦,以優異成績考入聖瑪麗學院學習。9月24日,徐誌摩由美國到英國。10月上旬,與在倫敦經濟學院上學的徐誌摩初次相遇。
1921年
17歲
是年。8月,徽因隨柏烈特全家赴英南海邊避暑。林長民獨居倫敦。9月14日,租屋期滿,因歸期延至10月14日,徽因借住柏烈特家,林長民住他處。
10月14日,徽因隨父由英國赴法國,乘“波羅加”船歸國。11月、12月,林長民、林徽因抵上海,梁啟超派人接林徽因回北京,仍進培華女中讀書,林長民暫居上海。
1922年
18歲
是年。在培華女中讀書。3月,徐誌摩赴柏林,經金嶽霖、吳經熊做證,與張幼儀離婚。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9月,徐誌摩乘船回國,10月15日抵達上海,不久北上來京,林徽因、徐誌摩暫告不歡。二娘程桂林生弟恒。
1923年
19歲
是年。在培華女中讀書。
春,新月社在西單石虎胡同七號成立,林長民、林徽因等參加並祝賀。5月7日,梁思成帶梁思永騎摩托去追趕“國恥日”遊行隊伍,至南長街口被一大轎車將左腿撞斷,住協和醫院。彼時林徽因到醫院探望。7月出院後,終身留下殘疾。林長民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曹錕賄選總統時,他在滬參與反直運動。林徽因經常與表姐王孟瑜、曾語兒參加新月社俱樂部文學、遊藝活動。林徽因畢業於培華女中,並考取半官費留學資格。
1924年
20歲
是年。4月23三日,印度詩哲泰戈爾來華訪問,在日壇草坪講演,林徽因攙扶上台,徐誌摩擔任翻譯。文載:“林小姐人豔如花,和老詩人挾臂而行,加上長袍白麵,郊荒島瘦的徐誌摩,猶如蒼鬆竹梅的一幅三友圖。”一時成為京城美談。
是年。張勳複辟,全家遷居天津,唯徽因留京。後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來水路,諸姑偕諸姊繼至。林長民由寧歸,獨自回京。7月17日,因支持段祺瑞討伐張勳複辟,林長民被任命為司法總長。8月,舉家由津返京。11月15日,“安福係”崛起,林長民不再受重視,辭司法總長之職。
1918年
14歲
是年。3月24日,林長民與湯化龍、藍公武赴日本遊曆。家仍居北京南長街織女橋,徽因自信能編字畫目錄,及父歸,閱之以為不適用,頗暗慚。但徽因料理家事,屢得其父褒獎。
後認識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19年
15歲
是年。林長民任巴黎和會觀察員,著書立說,抨擊親日派,反對日本承認德國在華權益。二娘程桂林生弟暄。
1920年
16歲
是年。春,林長民赴英國講學,林徽因亦隨父去讀中學。3月,林長民赴瑞士開國聯會,由法國去英國,居阿門二十七號。7月,林徽因隨父到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旅行,九月回倫敦,以優異成績考入聖瑪麗學院學習。9月24日,徐誌摩由美國到英國。10月上旬,與在倫敦經濟學院上學的徐誌摩初次相遇。
1921年
17歲
是年。8月,徽因隨柏烈特全家赴英南海邊避暑。林長民獨居倫敦。9月14日,租屋期滿,因歸期延至10月14日,徽因借住柏烈特家,林長民住他處。
10月14日,徽因隨父由英國赴法國,乘“波羅加”船歸國。11月、12月,林長民、林徽因抵上海,梁啟超派人接林徽因回北京,仍進培華女中讀書,林長民暫居上海。
1922年
18歲
是年。在培華女中讀書。3月,徐誌摩赴柏林,經金嶽霖、吳經熊做證,與張幼儀離婚。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9月,徐誌摩乘船回國,10月15日抵達上海,不久北上來京,林徽因、徐誌摩暫告不歡。二娘程桂林生弟恒。
1923年
19歲
是年。在培華女中讀書。
春,新月社在西單石虎胡同七號成立,林長民、林徽因等參加並祝賀。5月7日,梁思成帶梁思永騎摩托去追趕“國恥日”遊行隊伍,至南長街口被一大轎車將左腿撞斷,住協和醫院。彼時林徽因到醫院探望。7月出院後,終身留下殘疾。林長民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曹錕賄選總統時,他在滬參與反直運動。林徽因經常與表姐王孟瑜、曾語兒參加新月社俱樂部文學、遊藝活動。林徽因畢業於培華女中,並考取半官費留學資格。
1924年
20歲
是年。4月23三日,印度詩哲泰戈爾來華訪問,在日壇草坪講演,林徽因攙扶上台,徐誌摩擔任翻譯。文載:“林小姐人豔如花,和老詩人挾臂而行,加上長袍白麵,郊荒島瘦的徐誌摩,猶如蒼鬆竹梅的一幅三友圖。”一時成為京城美談。
5月8日,為慶祝泰戈爾先生64歲生日,林徽因、徐誌摩等在東單三條協和小禮堂演出泰翁詩劇《齊德拉》,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徐誌摩飾愛神瑪達那。演出前,林徽因飾一古裝少女戀望“新月”,以示新月社組織的這場演出活動。泰戈爾在京期間,由林徽因、徐誌摩等陪同,前往拜會了溥儀、顏惠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