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越來越細,越來越多,邵延身外數十丈內好像有一層大繭,晝則見影而不見光,夜則見光而不見形,邵延身形在外看都有些朦朦朧朧,那些草木好像浮在光影之中,什麼事都沒有,就好像邵延的劍絲僅僅是一種擺設一樣。
第七日,邵延睜開了雙眼,似有微光一閃,立刻明白了周身異樣,化劍成絲,不對,似乎形成一種劍心,不對,沒有劍心,自己本來還虛境界已經自然容納這種情況,劍術僅是自己體係中一部分,已非這個世界正常意義上的劍術,自己本來以為最起碼半年才能煉劍成絲,想不到現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劍術能不能算劍術了,沒有劍心,卻直接調用自己對法則理解形成一種別人眼中的劍心。
所有劍絲又納入劍丸之中,邵延七日七夜呆立不動,身外變化也讓有些修士看到,不過並未有多少人關注,畢竟來此之人都想自己有所得,而不是來看熱鬧的。
劍絲一收,身邊數十丈內草木依然青青,一陣微風而來,草木頓時成灰,揚起了一天綠塵。邵延不由一聲長嘯,聲音如劍,直上九霄,邵延頭頂之上一朵白雲頓時散開。
邵延這一聲長嘯,許多人望這個方向投來羨慕的目光,他們知道,如果有人長嘯,往往代表有人悟出劍理,何況此人聲碎浮雲,所得非同尋常,這是誰,好像那是一座不引人注意的殘峰!
邵延望著那給自己帶來感悟的文字,心中一動,我也留下兩句話,讓後人明白此峰非同一般,無數淡淡白絲如影一閃在石壁空白之處略一頓,似乎什麼也沒有留下,此峰一瞬間似有衝天劍氣而上,一群飛鳥正往這邊飛來,到此猛然繞了一個大圈,遠遠避開此峰。
邵延看見自己的劍絲不再是深墨綠色,知道自己已超越了墨石劍訣限製,自己有一把靈寶叫承影劍,也罷,此劍就叫宵練,這是取自《列子?湯問》上名字,書上說,孔周有三劍,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練。
邵延很滿意,決定再到其它山峰看看,他走後不久,一陣微風吹來,石壁之上,石粉簌簌而下,兩行大字現出:殘峰猶能傲蒼空,刺破青天鍔未殘!下方落款:散修邵延。如同旁邊那篇劍理一樣,每個字筆劃之中蘊含說不出劍意,更有一種超脫劍意之上,直指心靈精神也在其內。
邵延去後,漸漸有人來,見石壁之上,留有兩人石刻,其中一人居然就十四字,語意之中還有矛盾,既是殘峰,為何鍔未殘,不通,不通!不覺搖頭,不斷有人來,卻是議論紛紛,主要因為此處好像有人在此突破,嘯聲發自此處,但皆感到糊塗,那個落款為玉的劍理還說得通,不過好像太泛,讓人摸不著頭腦,那落款為邵延的劍理,讓人根本看不懂。為何有人在此悟出東西而突破?
又過了兩日,來了四人,邵延如在此,當立刻認出,卻是劍尊賀劍來、翠屏山的杜殿坤和他的兩個弟子童衛和蘇音,當日孟山開派結束後,各自返宗,分別之前,曾問邵延去何處,邵延說劍碑山,賀劍來回到劍心宗後,不過一兩日,想起半年後劍碑山劍仙級高手聚會,數年前在那邊突破化劍成絲,自己未敢留字,現在劍心還有一線之隔,不如去那裏尋尋機緣,便來到劍碑山。
杜殿坤勉強劍光分化,回到宗門,想起半年後劍碑山聚會,心中立刻起了去見識的想法,自己一次劍碑山也未去過,不如早五六個月去,也好好感悟一下那些摩崖石刻中劍理,說不定能有所獲,兩個徒弟也想去見識一趟,便幹脆帶著他們來了。
結束在離劍碑山不遠處遇到劍尊,有過一次交往,杜殿坤立刻和賀劍來合成一路,杜殿坤心中也有一個如意算盤,借此好好結交劍尊。
四人到了劍碑山,外圍數峰對賀劍來根本沒用,他現在境界與這些劍理所述是同一層麵,便一路向裏,杜殿坤直接跟隨賀劍來,他對劍理並不多看重,反而結交賀劍來成為他心中第一目標。
四人不覺來到邵延留字處,還有幾人在此參悟,賀劍來首先看到邵延的留字,也是奇怪,但他可不認為邵延語中有矛盾之處,再細品另一段劍理,心中隱隱似有得,就差一點。
就在這時,蘇音卻叫了起來:“好奇怪,為什麼幾撥小鳥一直飛近這座斷峰,便自動繞一個大圈,好像有意避開這裏一樣?”賀劍來不覺抬頭而望,其他人也是一樣。
賀劍來腦中靈光一閃,再看邵延十四個大字,刹那間大腦轟的一下,全都明白了,不覺哈哈大笑:“原來如此!”身上劍氣衝霄而起,劍心初凝,天空之中,劫雲開始堆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