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擴大艦隊規模,自然不可能隻依靠總人數目前限死在二十萬的克隆人部隊,提供相當部分星艦給自然人部隊,是必然的趨勢。原本林海有過計劃,就是主力艦全由克隆人控製,忠誠度沒那麼高的自然人部隊隻操作炮灰級別的護衛艦,以這種高低搭配來完成太空艦隊的擴充,但隨著之後與思晶人艦隊的交戰,那些由自然人操作的希格拉級驅逐艦可以說每戰必損,再怎麼漂亮的勝仗,多少都會付出一些損失,而這些損失,就代表著幾百條人命的消失,而自然人太空兵的補充,又不可能像克隆人一樣可以隨時補充。
加入到GDI這個聯合機構中的鐵鷹組織,向各國提供太空技術不到一年的時間,各國別說吸收消化這些知識了,就連學習都有些困難,除了太空技術走得比較前的五常外,其他國家甚至提供不了多少合格的太空船員。
縱然因為鐵鷹所提供的太空技術是成熟技術,讓挑選太空船船員的標準不斷下降,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千萬人、百萬人挑一,但也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成為太空軍士兵的。能夠成為新時代太空軍戰士的,無一不是精銳,就算是文職人員,在本身所在部門也是精英。除了文化水平至少都是大學畢業外,也要有一定軍隊服役經驗。
畢竟在太空中,疏忽大意不得,也不能由著人任性,一個不小心,像是忘記關閉艙門,或者忘記隨手關閉某個設備電源,就有可能對整艘飛船帶來危險——盡管這樣的事性有自動設備可進行監控,甚至會自動處理這類問題——重要的是認真的態度,和紀律性。
挑選普通船員、普通士兵的標準都不算低了,船上軍官甚至艦長這樣的職務,就更不用說了。擔負整條船上所有人性命,以及戰艦本身安全的職位,就更不是學曆能夠輕易保證的了,這需要更加專業的人才能擔任。而恰好各國所提供的人材中,沒有這樣的人。
並不是各國不願意提供這樣的人材,他們倒是想隻提供軍官,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掌控一支太空艦隊級別的武力,隻是他們確實拿不出來的這樣的人材。
雖然常有人認為,太空戰的作戰方式和行星海軍作戰方式很相近,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沒有錯,但終歸有區別,就算是海軍中的老將,也不可能直接擔任星艦的艦長,更不提艦隊指揮官了。他們同樣需要接受更加專業的培訓以及身體考核。通常各國最為優秀的海軍將領們要麼年紀會偏大,身體素質也不如年輕人,難以在還沒有人工重力的星艦上戰鬥、生活;要麼年紀還不算大,身體素質也還極好,卻依舊需要接受更多專業的太空知識培訓,軍官比船員們要學習的東西多得多——當然這其中有沒有什麼人在裏麵操作,故意找些借口阻止有人直接成為太空艦隊軍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總之時間太短,人類缺乏足夠的太空人,就算直接給各國星艦,他們自己也缺乏合格的人手來操作這些星艦,不隻是船員,就連軍官都不夠。目前GDI太空艦隊相當數量的星艦,艦長以及部分艦上軍官,也是由林海手下的克隆人擔任的,直接將科迪亞克級這樣的主力艦移交給各國人員,實際上這些主力艦依舊掌握在林海手上。
這也是他現在敢將主力艦移交給別人的底氣所在之一,減配版主力艦也是之一,等到新艦出來後,這種底氣將進一步提高。
而真正讓林海鬆口同意向各國提供戰鬥力更強大的主力艦的原因,除了各地太空軍校的建立,人力資源上巨大的缺口有了解決的方向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另一批來自太陽係以外的不速之客們,也在不斷的接近太陽係,他急需要一支能夠對抗——至少是能堅持一陣子,能讓人類有逃離時間的艦隊。
這個口子隻能鬆開,但要是可控和有序的鬆開。隱藏起來的海巨獸級重巡洋艦以及新確定投產的鯤鵬級戰列艦就是負責保證口子不會被隨意大打開的繩索。
“先就這樣安排吧。”事情決定下來,就是執行的問題了,“雖然主力艦數量不足,但護衛艦的數量很有很多,暫時按舊編製類型以一比八的比例來安排任務艦隊。海巨獸級繼續守衛月球和拉格朗日要塞,我的衛隊也拆散開,去這兩個地方,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將在地球上工作,直到新艦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