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傳說(2 / 2)

相傳兩漢時期,遼西郡治下狐蘇縣,有妖狐作祟,一度成患。遼西郡地處塞外,民少耕多牧,多以牧養牛羊、雞鴨為業。妖狐深夜入戶口銜金沙,換取畜禽,畜禽食盡便食男女。這金沙雖好,不過普通人家的牛羊、雞鴨都是有數的,狐妖又死心眼兒,可著一家要吃到沒有活物了才換另一家,數日之間就害了不少的百姓。

時任遼西郡守姓李,武將出身,壯年時曾南征北討、東擋西殺為大漢王朝立下了無數功勳,年逾花甲向朝廷請辭,欲返回祖籍遼西頤養天年。朝廷念李老將軍戰功卓著不忍其賦閑,恰巧遼西郡守一職出缺,便順水推舟,命李老將軍花甲之年出任遼西郡郡守,統領遼西二十四縣。

李老將軍聽聞治下狐蘇縣有妖狐作亂勃然大怒,“食我畜禽便當誅之,況乎民耳?”老將軍的意思是說:吃我的牛羊、雞鴨我就應該殺你,何況你都吃我治下的子民了?當即李老將軍挑選了十員家將,騎著馬帶著各式的器具,奔赴狐蘇縣捉狐狸精。李老將軍到了狐蘇縣,在當地百姓地幫助下,找到了狐妖的老巢。狐妖共有九隻,李老將軍帶著十員家將與狐妖大戰了三天三夜,將九隻狐妖盡數斬殺。十員家將死了九名,隻剩下一人,李老將軍也身受重傷。李老將軍在彌留之際做了一個夢,夢見九隻狐妖找他報仇來了,氣的李老將軍又跟狐妖打起來了,這次老將軍勢單力孤,與狐妖殺了個平手,這些狐妖見打不過李老將軍,就揚言說這個仇要記到遼西郡的百姓身上,等李老將軍一死,就要去收拾遼西郡的老百姓。

李老將軍醒後,把夢裏的情景告訴了他的幾個兒子,並交代幾個兒子,說:看來光殺了狐妖的肉身不行,還得想辦法鎮住這些妖孽,要不然它們還得再出來害人。現在隻有一個辦法了,我死後,你們把狐妖跟我葬在一起,我鎮著這些妖孽。這還不算完,我的墓你們別封上,現在隻出了幾隻妖狐,以後指不定還有啥王八精、鯉魚精的,凡是打死妖魔鬼怪就都往我墓裏埋,我鎮著它們,來保我們遼西郡一方平安。

交代完後事李老將軍就去世了,他的幾個兒子就依照父親的臨終囑托,將妖狐也一同葬在了李老將軍的墓中,果然妖狐作祟的事情再也沒有出現過,從此以後李老將軍墓便成了鎮妖墓。

這個世上啥樣的人都有,有聞狐妖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的,也有趨之若鶩想借此發筆橫財的。就有這樣一些人,都是一些地方上的豪紳巨賈,家裏雞鴨成群、牛羊無數,他們巴不得狐妖來他們家,好拿這些畜禽去換來金沙。於是這些人就都走到了一起,合謀把狐妖放出來,好滿足他們發財的願望。一來二去的就成了一個教派,教派中人篤信狐仙,為狐仙修庵立廟,終日燒香供奉。教派曆經數朝數代仍然沒斷了傳承,而且還念念不忘教派成立的初衷,就是找到鎮妖墓,放出狐妖,得到金沙!

時至十幾年前,教派中一個教眾的後代終於探得了鎮妖墓的所在,就在這宜城外的西山之下。於是他一舉買下了西山千畝林地,為掩人耳目他在矮鬆林中修了座狐仙廟,偷偷在狐仙廟下挖掘這座鎮妖墓。從狐仙廟修得如此粗製濫造就能看出,信仰對於他來說隻是斂財的工具,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得到金沙,至於怎麼得到,是從人的手裏,還是從妖怪的口中,他全然不在乎。

其實他也明白,這畢竟隻是個傳說,認不得真!可金沙的誘惑力太大了,不撞南牆他心不死,更何況這是一座漢代大幕,裏麵的冥器也是價值不菲,左右都是個劃得來的買賣,那還有啥可猶豫的呢?當他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掘開地宮的時候他才知道,這座大幕實際上是個燙手山芋。

墓內卻有無數珍寶,多得無以計數,以至於他的長輩為他出謀劃策,幹脆把那些貴買貴賣的二道販子都招到古墓裏來,坐地叫價競買,久而久之竟然發展成了一年一度買賣冥器古董的鬼市。這是好的一麵,還有壞的一麵,就是地宮冥殿以暗河為界,分成前殿和後殿。自打掘開地宮開始,這個後殿裏便時常發生詭異的事情。像下人離奇失蹤,幾日後屍首順著淩河漂到了十幾裏外;夥計莫名其妙死在一間封閉的墓室裏等等。開始他還以為隻是意外或者巧合,但在他從一具青銅棺內找到了九具狐狸幹屍的時候,他開始相信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存在了,他也開始後悔不該把後殿高台上巨棺內的骸骨撇到山上了!在一段時間內他不斷嚐試各種方法去避免詭異狀況地發生,竟也找到了幾種可能起作用的方法,比如說,血祭,隻按特定的路線出入之類,但究竟是不是這些方法起的作用他也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