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3 / 3)

二皇子妃在顧清婉分辨之時已經出言:“顧氏,你好大膽子,還不快閉嘴。”

顧清婉似乎要不吐不快:“皇後娘娘明鑒、皇子妃明鑒,有道是禮不可廢,那林如海不過一介下臣,能教皇長孫是他的本份與榮幸,不能成為他與其家人驕傲的資本。小沈夫人又是出嫁女,更不該仍借著林如海之名,在皇長孫麵前擅做威福。”

黛玉都嗬嗬了,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她不過是問了問皇長孫怎麼沒去上學,到顧清婉嘴裏就成了擅做威福:“顧側妃是要做女魏征嗎?即說禮不可廢,皇後娘娘與二皇子妃皆為尊長,已經指出顧側妃行事不端之處,顧側妃還要喋喋不休,一味指責別人,這就是你自己口中的守禮?”

“至於你說家父隻是下臣,能教皇長孫是他的本份,那也是因家父才學得到聖人認可,才得了這份榮幸,並非家父鑽營而來。皇長孫每日要親入我娘家學習,也是聖人金口玉言,我請皇長孫尊聖人旨意,怎麼就成了持寵生嬌、擅作威福?!”

盡管明知道顧側妃是無事生非,黛玉還是氣得渾身微微發顫,她又不慣與人鬥口,氣急之下能條清理晰的說出這番話來,已經是她的極限。大皇子妃見她真惱了,忙上前一把扶住她送到皇後身邊:“這樣的糊塗人,你何必與她生氣,把自己氣著了倒讓她得意。莫說我與母後都知道你是為淵兒好,就是你哥哥也知你的情。”

皇後接過黛玉,發現她的小手都氣得冰涼,向著大宮女喝道:“讓二皇子妃帶著顧側妃去淑妃那裏領訓吧,別好好的擾了我們的興致。顧氏非詔再不得進坤寧宮。”

二皇子妃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顧氏得罪了皇後,還是該擔心自己回府後因顧氏受到二皇子的指責,此時隻能不情願的應一聲是,再鄙夷的向著還癱跪在地上的顧清婉喝一句:“還不快隨我來?”

顧清婉現在全身一絲力氣也沒有,掙了幾掙也沒能起身。二皇子妃不耐煩的向她再喝一句:“還不快些。”就是皇子妃進坤寧宮,也不能帶侍女,想那顧清婉不過一介側妃,剛才又明顯得罪了皇後,誰肯上前扶她一把?

抬頭看時,四周都是鄙視的目光,讓顧清婉心頭都是一灰:自己怎麼又沒忍住?進宮前她明明想的很好,若是皇後問起,自己該怎麼回答讓皇後覺得自己端莊大方,明理守份。若是淑妃問話,自己又該怎樣讓她覺得自己體貼盡心,對二皇子的情誼非是二皇子妃可比。

可是一聽到那個林黛玉的聲音,她就覺得厭惡,覺得她惺惺作態,覺得她矯揉造作,忍不住想讓她閉嘴,想讓她出醜。

現在出醜的人又變成了自己,皇後娘娘明顯厭惡了自己,一會兒去了淑妃那裏,等著的也隻能是指責。自己怎麼就這樣厭惡林黛玉呢?顧清婉努力支撐著自己的身體,好不容易才踉蹌著隨二皇子妃離了正殿,由著接上來的侍女扶持著,一步一挨的向著淑妃的玉藻宮而行。

漫長的宮道,顧清婉沉默的走著,她一點兒一點兒理清了自己的思緒,是從嫂子嫁進門之後,與自己說起出嫁前交往的人時,自己對林黛玉才有了認知吧?那時嫂子說起林黛玉的時候,往往欲言又止,隻說林黛玉心機太過,讓她若是與林黛玉交往的話,要小心些。

所以自己早就對林黛玉有了成見,畢竟在自己心裏,嫂子一向溫婉大氣,也一向少論人非。能讓嫂子都覺得心機太過的人,又能好到哪兒去?於是就有了自己第一次對林黛玉的指責,也有了這一次自己被皇後直接趕出坤寧宮。

兩次接觸,顧清婉不是沒發現林黛玉是個有一說一之人,並沒見識過她的心機,那麼嫂子又是從哪兒得出林黛玉心機太過的結論呢?顧清婉想不明白,也沒有時間想明白。

她被淑妃直接讓人送回了二皇子府,還直接帶話給二皇子,要將她禁足半年!

可是同樣是事件主角的黛玉,卻得到了所有人的安慰,就連得了淑妃命令的匆匆趕回坤寧宮的二皇子妃,也要對她曲意奉承。

受到這麼多的關注,黛玉也有些不好意思:“母親放心,不過些許小事,我早不放在心上了。太後怕是已經等急了,咱們還是去慈寧宮吧。”

皇後再三確認過她真的沒事,才算是放了心,帶著或親或庶的兒媳婦們一起,往慈寧宮一起請太後賞宴。而惹出這事兒的皇長孫,一直拉著黛玉的袖子保證:“姑姑放心,我再也不逃學了,明日就請先生責罰我。”那個顧側妃,皇長孫心裏暗暗發狠,一定得給她個好看。

太後一向清心養福,對皇後等人為何晚到問都不問,隻讓黛玉扶了自己,帶著兒媳婦與孫媳婦一起,來到了設宴的崇華殿。內外命婦們早已經等侯於此,聽從太監督導,齊齊拜見太後、皇後及各位皇子妃。

太後一如既往的溫和命大家平身、賞坐,向著眾人道:“秋日蕭瑟,大家在家裏也沒什麼取樂處,皇後體貼哀家,辦了這賞花之宴,各位還在盡興才好。”

一時殿內命婦人間紛紛領命,雅樂輕奏,水陸山珍流水般送到了各人麵前。大家皆有過參加宮宴的經驗,誰會真的隻為一口吃食?不過略動幾筷子應景,再與鄰座之人輕談幾句,讓氣氛不至冷清。

“枯酒無聊,今日正好各家女孩也陪侍進宮,不知哪位千金替太後上壽?”皇後見交談漸止,及時的向著閨秀們發出了邀請。

替太後上壽,這是多大有榮耀,不少姑娘們都躍躍欲試。不過教養所關,誰也不願意做這出頭之鳥。太後含笑向皇後道:“還是咱們自家的女孩先拋磚引玉吧。玉兒,你也不敬老婆子一杯。”

淑妃與二皇子妃的臉色都是一變,太後在此時提起自家女孩,首先想到的竟是黛玉,而不是真與她老人家有血緣關係的幾位公主,顯見得並非不知坤寧宮之事,而是要在此時才為黛玉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