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得真好。”房太太看了滿意,恨不得自己留下:“我看你將來比你表哥們有出息,他們讀書都讀傻了,哪兒有你這樣的本事。”
沈越心想幸虧表哥們都去念書不在家,要不自己說不定直接就得罪了人。麵上還是笑微微:“我是不務正業,讀書坐不住。”
房太太不認同這話:“不務正業還小小年紀考了秀才,馬上又去國子監念書,要是務了正業,更把他們比下去了。”
沈越更沒法兒接話,隻好對著舅母們訕訕的笑。舅母們對已經中了秀才的外甥笑得周到,小姑子是太太的心尖子,外甥就是小心尖子,何必得罪。最主要的是人家用又不指著自己家吃飯,沈家權勢不墜,能交好更要交好。
做官的人白天不會在家,沈越以自己新歸為由,吃了午飯就回了府裏,一點一點理順自己讓幾個小廝們出去探聽和消息:
現在京裏人人都知道大皇子與三皇子、五皇子鬥得不亦樂乎,三個皇子身後各有人馬支持,今天你參我的人,明天你的人就會被參。這還是文官們,大皇子主要的勢力是在軍中,聽說京營還有護衛營裏都是他的人。
沈越聽了不知道該說什麼,原來他還隻擔心大皇子狗急跳牆,昨日的信也隻讓林如海與沈任防備大皇子下黑手——時總督與楊森已經是擺明車馬站在了大皇子一隊,林如海不肯交出鹽政的利益,就算統屬不同人家暗裏也算計了他。沈任更是楊森的下官,容易讓人甩鍋。
現在又出現了三皇子與五皇子,京裏可不就人人自危起來。站隊的擔心自己站錯了隊,沒站隊的擔心將來被人清算。相對來說站了隊的人家還好些,自己投注總有三分之一的希望得從龍之功,沒站隊的才更戰戰兢兢。
沈家與房家都沒站隊。所以沈學士隻能病,而房家,沈越搖頭,現在外祖父連病也不敢,就和林如海一樣,後代沒有起來的時候,身為家主隻好自己站到風口浪尖前,試圖為身後的妻小擋一擋風浪。
再次磨墨寫信,又讓雙喜送到林府去,由留下的老管家遣人再送回揚州。他不怕老管家覺得自己太麻煩,那個老和家上午給他的印象極好,是個一心為了主子的忠仆。
至於這樣的忠仆為何在原著裏連現身都沒有機會,沈越心裏也有數。就看林如海急急忙忙把黛玉送進京裏,就知道他在揚州已經快撐不下去了,送黛玉進京隻是為她找條活路。就連黛玉自己也未必沒覺察到一二,要不才六歲的孩子,再怎麼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至於如驚弓之鳥一樣步步小心時時在意。
自己內裏是成人的芯子還覺得沉重,一個六歲的敏感的孩子,可不就是嚇著了?說不定林如海為了讓黛玉同意進京,也會向她透露一二,為了讓黛玉行事謹慎些。
林如海不會告訴黛玉自己家裏在京中還有後手,隻會告訴她隻有好生呆在外祖家裏,才能保命。要不黛玉和史湘雲似的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就要回老宅去,後手還算什麼後手?!至於到最後為何林老管家都沒出現,沈越覺得應該跟林如海突然死去或是與賈璉跟著回揚州,沒來得及交待有極大的關係。
“太爺請二公子過去說話。”有丫頭在外頭通報。
沈越應了一聲:“打水來。”才有丫頭小心捧了水盆進屋,由著沈越自己洗手,再小心地把水盆端出去。現在院子裏有兩個二等的丫頭,是今天上午劉氏給配上的。因為西側院算是內宅,他的小廝們不好進來,就是去沈老太太與沈太太那裏傳話也不好讓小廝們去,那兩個院子裏丫頭們更多。
因此沈越沒有拒絕,加之劉氏也算知道沈越的性子,送過來的兩個丫頭都已經十三四歲,份例也都是二等。這樣比小主子大了幾歲的丫頭,服侍已經上手而不至把心思用到引誘小主子身上,是劉氏的體貼處,沈越知她這個情。
沈學士看上去精神不錯,自己拿著本書,戴著老花鏡看得入神。沈越進屋也不驚動,還是那麼靜靜地站著等吩咐。其實他有時心裏也吐槽,這些長輩試小輩是不是沉穩總是千篇一律,也不知道換個法子,可麵上並不顯出不耐煩。
一刻的工夫很快過去,沈學士突然來了一句:“可能把我剛才的神態畫上來?”
沈越並不打包票:“太爺挑燈夜讀,是曾孫的鍇模。剛才曾孫看太爺讀得認真,心裏更是欽敬不已,倒沒細看太爺的形容。”
“油嘴。”沈學士讓曾孫拍得心情更好一分:“回去畫吧,也不必太急。若是覺得沒看清,這幾日隨時來看就是。”說著聲音漸低:“你畫得真些,將來也有些念想。”
“曾孫要駁太爺的回。”沈越一句話脫口而出:“曾孫畫太爺,隻是傾慕太爺學富五車還讀書不輟,實在是兒孫們該時時學習的榜樣,是為了激勵自己,不是為了留什麼念想。”
這孩子太過敏銳,沈學士看著沈越輕搖了下頭:“依你。”想想又道:“國子監祭酒是我門生的門生,還算有些香火情份,你去了不必太過拘束。罷了,也不急這一兩日,等你大伯哪日閑了讓他送你去吧。”
沈越謝過沈學士的關心,又說些自己讀書不大明白的地方,引得老爺子給他講了半個時辰,才放人回院裏安歇。
次日沈越就沒有送沈尚書上朝——殷勤的態度已經擺過,又是自己至親的祖父,再殷勤就讓人覺得虛假了——他今日還有別事,陪著沈太太用了飯,就向沈太太為稟明:“師母讓孫子捎了東西回來,也不好總是放在家裏。昨日已經讓人向榮國府遞了帖子,今日孫子就送過去。”
沈太太雖然還是不喜自己孫子與榮國府有太多接觸,可受人之托終人之事。何況沈越與黛玉的親事已定,那府也算是轉著彎的親戚。聽沈越這幾日的言語,賈敏這幾年對孫子不錯,就是看賈敏的麵子上,也不能隻讓下人把東西送過去。
“去吧,快去快回。你已經這麼大了,那府裏的姑娘們不少,進了二門給他們老太太請了安就回來吧。”沈太太通終於還是說了這麼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