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不匱:不會竭盡。

[2]錫:古“賜”字。

[3]刑:作為榜樣或典範。

[4]寡妻:正室妻子。

[5]攸攝:協助、幫助。

[6]於茅:前去收割茅草。取,引申為割。

[7]索綯:用草結紮繩索。

[8]乘:維修整理。

[9]廣:同“壙”,墓穴,闊大的墓地。

[10]睪如:高大而寬闊。

[11]填如:填塞充滿。

[12]隔:同“鬲”,古代的煮食炊具,似鼎有腳。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1]sup>,耕芸[2]sup>樹藝;手足胼胝[3]sup>,以養其親。然而名不稱孝,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順與?色不悅與?古之人有言曰:‘人與己與不汝欺[4]sup>。’今盡力養親,而無三者[5]sup>之闕,何謂無孝之名乎?”孔子曰:“由!汝誌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而不能自舉其身,非力之少,勢不可矣。夫內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交賢,何為無孝名乎?”

注釋

[1]夙興夜寐:早起而晚睡。

[2]耕芸:即耕耘。

[3]胼胝(zhī):表皮的厚繭。

[4]人與己與不汝欺:其他人和自己的想法相通,因此欺騙不了他人。

[5]三者:指“身不敬與”、“辭不順與”、“色不悅與”。

孔子之宋,匡[1]sup>人簡子[2]sup>以甲士圍之。子路怒,奮戟[3]sup>將與戰。孔子止之,曰:“惡有修仁義而不免俗者乎?夫《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是丘之過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為咎者,則非丘之罪也。命夫!歌!予和汝。”子路彈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甲而罷。

注釋

[1]匡:春秋的衛國匡地,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2]簡子:匡地的長官。

[3]戟:古代常用兵器,結合矛戈的設計。

五帝德第二十三

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吾聞諸榮伊[1]sup>曰:‘黃帝[2]sup>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孔子曰:“禹、湯、文、武、周公,不可勝以觀也。而上世黃帝之問,將謂先生難言之故乎?”宰我曰:“上世之傳,隱微之說,卒采之辯,暗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則子之問也固矣。”

孔子曰:“可也。吾略聞其說,黃帝者,少典之子,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齊叡莊,敦敏誠信。長聰明,治五氣[3]sup>,設五量,撫萬民,度四方,服牛乘馬,擾馴猛獸,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後克之。始垂衣裳,作為黼黻,治民,以順天地之紀,知幽明之故,達死生存亡之說。播時百穀,嚐味草木,仁厚及於鳥獸昆蟲。考日月星辰,勞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財物以生民。民賴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黃帝三百年。”

注釋

[1]榮伊:當時著名的賢士。

[2]黃帝:姓公孫,號軒轅,少典的兒子,有熊氏部族,因在涿鹿打敗蚩尤而被推舉為皇帝,成為部落盟主,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定都有熊(現在的河南省新鄭市),製龍旗,農曆三月初三有祭祀黃帝的禮製。

[3]治五氣:指調節身體五氣,即治理五髒的疾病。相傳《黃帝內經》是由黃帝輯錄而成,綜合上古醫巫和神農草藥的方法。

宰我曰:“請問帝舜。”孔子曰:“喬牛[1]sup>之孫,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聞於四方,陶漁[2]sup>事親,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承受大命,依於二女[3]sup>。叡明智通,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4]sup>,率堯舊職,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載一始[5]sup>。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載。陟方嶽,死於蒼梧之野而葬焉。”

注釋

[1]喬牛:或作“橋牛”,舜帝的祖父,顓頊的曾孫輩,但已降為平民。

[2]陶漁:製造陶器和捕魚為生。

[3]二女:堯帝的兩位女兒娥皇、女英,都許配給舜。

[4]二十二臣:其中十位較有名的大臣是: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龍、垂、益、彭祖。

[5]五載一始:五年巡察國家一次。

他日,宰我以語子貢,子貢以複孔子。子曰:“吾欲以顏狀取人也,則於滅明改之矣;吾欲以辭言取人也,則於宰我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則於子張改之矣。”宰我聞之懼,弗敢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