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出。召子貢,告如子路。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貶焉?”子曰:“賜!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誌不廣矣!思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歎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注釋
[1]楚昭王:名珍,是平王的兒子。
[2]陳:陳國,姓媯,為舜帝後裔,建都於宛丘(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3]蔡:蔡國,姓姬,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立國(現在的河南省上蔡縣一帶)。
[4]距:即“拒”,阻擋。
[5]黎羹:野草煮成的湯羹。
[6]弦歌:唱頌詩篇和歌曲,古代詩篇全部能夠歌唱。
[7]晉重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入官第二十一
子張[1]sup>問入官[2]sup>於孔子。孔子曰:“安身[3]sup>取譽[4]sup>為難。”子張曰:“為之如何?”孔子曰:“己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怠,已過勿發,失言勿犄[5]sup>,不善勿遂[6]sup>,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此六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且夫忿數者,官獄所由生也;拒諫者,慮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禮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時之所以後也;奢侈者,財之所以不足也;專獨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注釋
[1]子張:名顓孫師,陳國人,是孔子的學生。
[2]入官:開始進入朝廷做官。
[3]安身:在眾人之間安穩,有容身的位置。
[4]取譽:獲得他人的良好稱讚和聲譽。
[5]犄:捉住物件不放手。
[6]勿遂:不要立刻去做這件事,不能輕率頒布政令。
行者,政之始也;說者,情之導也。善政行易,則民不怨;言調說和,則民不變;法在身,則民象之;明在己,則民顯之。若乃供己[1]sup>而不節,則財利之生者微矣;貪以不得,則善政必簡矣;苟以亂[2]sup>之,則善言必不聽也;詳以納之,則規諫日至。
注釋
[1]供己:供養自己的物資。
[2]亂:任意改變。
言之善者,在所日聞;行之善者,在所能為。故君上者,民之儀[1]sup>也;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邇臣便僻[2]sup>者,群仆之倫也。故儀不正,則民失;表不端,則百姓亂;邇臣便僻,則群臣汙矣。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倫[3]sup>。君子修身反道,察裏言[4]sup>而服之,則身安譽至,終始在焉。故夫女子必自擇絲麻,良工必自擇完材,賢君必自擇左右。勞於取人,佚於治事,君子欲譽,則必謹其左右。
注釋
[1]民之儀:民眾所跟從的標準法度。
[2]便僻:在君王左右辦事的人員。
[3]三倫:指三種有倫理關係的人,即有司、執政官員、近臣。
[4]察裏言:觀察街頭巷尾的民間議論。
困誓第二十二
子貢問於孔子曰:“賜倦於學,困於道矣。願息而事君,可乎?”孔子曰:“《詩》雲:‘溫恭朝夕,執事有恪。’事君之難也。焉可息哉?”曰:“然則賜願息而事親。”孔子曰:“《詩》雲:‘孝子不匱[1]sup>,永錫[2]sup>爾類。’事親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請願息於妻子。”孔子曰:“《詩》雲:‘刑[3]sup>於寡妻[4]sup>,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妻子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願息於朋友。”孔子曰:“《詩》雲:‘朋友攸攝[5]sup>,攝以威儀。’朋友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願息於耕矣。”孔子曰:“《詩》雲:‘晝爾於茅[6]sup>,宵爾索綯[7]sup>,亟其乘[8]sup>屋,其始播百穀。’耕之難也。焉可以息哉?”曰:“然則賜將無所息者也?”孔子曰:“有焉。自望其廣[9]sup>,則睪如[10]sup>也;視其高,則填如[11]sup>也;察其從,則隔[12]sup>如也。此其所以息也矣。”子貢曰:“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