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尋人(2 / 2)

憨子爹緊跑兩步到了近前,從懷中掏出了一個布包遞了過去,“備著呢,俺那娘兒們聽說您需要這個,立馬就弄了,把房簷都撥拉掉一大塊······”

六嬸並未接過包袱,而是取出一把房簷土後攥在手裏暗自發力。然後嘴巴裏開始喃喃細語,想必又是念動什麼咒語。憨子爹識趣的退後了幾步。

卻見六嬸嘴裏嘟囔了一陣後,高高揚起了攥著房簷土的手,借著周圍的火把,眾人看得清楚,那從六嬸手掌中間漏散出來的土麵兒,在落地的過程中,居然飄乎乎的在空中形成了一條彎彎的弧線。那感覺就是像是有風吹動著一般。

可我當時分明感到周遭並無半點的風吹過,空氣靜的都能聽見火把的火苗聲。

卻說那“弧線”的弧度越來越大,最後像是遇到狂風般,呼的一下就朝著出村的大路方向被吹散的沒了蹤影。

六嬸並未理睬周遭發出的驚歎聲,她拍了拍手上粘著的浮土,淡淡的說了句“跟我來”後,便邁著步子,繼續在前頭領路。

領頭的如此果斷,跟班的勢必沒有二話。人們拎著火把三五成群的跟在六嬸的身後。

雖說我有了昨晚恐怖的經曆,對於黑夜已經有點忌憚了,但周遭如此人氣旺盛,我就是想害怕也害怕不起來。特別是身旁還有個緊緊攥著我手的老頭子。我有心跟我爺說上幾句話,卻瞧這老頭子一臉嚴肅的模樣,害的我隻好閉上了嘴巴。

餘光無意間瞟見了秀才爺,發現這老頭子眼睛不錯的盯著前方,滿臉的憨癡狀。我好奇的順著他目光看去,這才發現,原來這老頭看的正是六嬸。風聞這六嬸年輕時候也是美貌的一主兒,秀才爺如今也是燕老單飛,想必如此,秀才爺才有了這份神情。不過恰是這般,反倒讓我看的好生發笑。因為你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平日裏之乎者也,咬文嚼字,張嘴閉嘴就是什麼禮義廉恥的算命的先生,居然露出我爹瞧見漂亮姑娘時那份神情來。

六嬸是小腳,也就是纏著足的,走起路來一扭三擺的。雖說這個女人比一般的少婦大些年紀,可是腰身線條不錯,走起來不敢說身姿卓越,但也是別有一番味道。

纏足這種習俗有很多種傳說,一說始於隋朝,一說始於北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習俗在元、明的時候達到了頂峰,那時候常常以纏足為榮,放足為恥。後來滿清入關後,起初並不提倡纏足,甚至康熙還下過禁止纏足的命令,可是架不住這種風俗的勢頭,於是清朝後來也就廢除了禁令。不過清朝末年的時候,清政府為了延續統治,於是承諾改革,廢除舊體,再次號召民間不要纏足,但畢竟習俗延續太久,響應者寥寥無幾。好在到了民國,孫文當上臨時大總統後便以國家正式法律發文廢除纏足這種陋習,國人終於慢慢接受了放足。而六嬸便是那最後一批纏腳的中國女人。

不過倒是聽那些老人講過,以前在沒有禁纏足的時候,男人娶女人的那天一般是頭次見麵,這個時候,男人第一眼看的往往是腳丫子,然後才是屁股蛋兒。這腳丫子如果大,男人家強勢點的話一般都立馬翻臉,認為此等女子不配入門。退婚毀約是常有的事兒。用秀才爺的話說,那不到男人手掌一半大小的女人小腳,握在手裏,別提多美了。

對於女人的小腳,我是沒什麼特殊的喜好,甚至還有一份厭惡,我實在不覺得那種被擠壓後變形的小腳有什麼的好。所以,單這一點上我還是十分讚同那個廢除纏足的孫文的。

尋人的這一路上,起初走著很是無趣。想想也算詭異,因為隊伍人數雖說不少,但並無人廢話言語,最多也就是提醒周遭人等小心腳下的低窪不平罷了。

往常結伴出行的人們勢必會說些插科打諢的笑話,男人們更是喜歡用些粗俗的床事兒來打發這段腳程。此刻的人們心中想必都對這種與鬼怪沾邊的事情心存緊張,完全沒了玩笑的念想,一個個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六嬸走在隊伍的最前頭,但凡遇見路口,她就會停下來,用那房簷土散上一把,如此這般後再定奪方向前進。我雖看得好奇,但周圍並無人發問,也便不好再說什麼,隻得悶頭跟隨。

可是當我們走到五裏河那個有眾多岔路口的位置後,六嬸手中散落的塵土卻出現了非常詭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