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指點江山(2 / 3)

想到這裏,我覺得或許這就是記載劉秀的那些曆史的那個史學家所沒有看到的另一麵。然後,這一麵被我看到了。

“兄弟心係黎民,誌存高遠,而今莽行更虐,黎民苦之久矣,兄弟可有打算?”

“如今之天下,雖遍地狼煙,義軍四起,然弟以為時機未到。”

“弟何有此言?”劉秀剛剛那一句“時機未到”令我很是詫異,或許這就是他為何於天下幹戈四起,豪雄並爭之時而隱忍不發之緣由。

劉秀不答反而問道:“戰國,七雄並勢。而唯秦因智因謀、因士因才而得天下,登天子之座而笑製六合。然則,強秦不曾曆三世而亡,兄以為何也?”

我道:“始皇帝後,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掠六國之財,奪四方之寶集於一室,遺於阿房之佳人。揮之不曾甚惜,用之不曾自珍。又二世竟日淫樂無度、暴行於天下。不思周朝幽王“為求褒姒開顏笑,拙點烽火戲諸侯”之亡國之訓。國不亡,可乎?而其為求國不亡家不破,而禁士子讀聖賢之書:招致天下奇文佳句堆於一處,焚而欲絕其後患。然不思孟子箴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求萬世為君,而不以布施仁政為念,卻以焚書坑儒禁世人之反心。此無別於自掘墳墓也!其心之愚,愚不可徹,豈不悲乎?此二者,乃其亡國之因由也!故,終有鄉野阡陌之徒揭竿而起,以致江湖俠士齊聚,如影隨形而擁之。霸王一炬,三千裏阿房,一片瓦礫。幾千佳人、幾萬橫財葬於火海。故曰:君以民為念,則民必擁之;反之,則振臂一呼,反者雲集。”

“兄長所言甚是,然則,弟以為尚有一因,不可或缺!”

“哦?是何因由?兄弟不妨說來聽聽。”我覺得中國曆代王朝滅亡之因由無外乎兩點,一是色,二是權。權、色這兩關歸在一處便是一個民心向背之因由。此外再無其他。故而問道。

劉秀笑了笑,端起酒杯飲了一口,說道:“兄長也飲一杯。”

短短半個時辰的談話,劉秀三易其題,問而不答。在旁的沐玉急了,說道:“劉秀,我們幫主問你話,你怎麼不回答?”

劉秀看了看憤憤不平的沐玉,話也不說,又轉過頭來看著自斟自飲的我。

沉默,此時重的如同劉秀肩上的責任,也如同我肩上的責任。

然後,我笑了,道:“兄弟在選擇?”

劉秀一愣,繼而道:“兄長也在選擇!”

而後,我們哈哈大笑,眼神裏是對彼此的理解。沐玉和萱兒麵麵相覷,不知道我們在說些什麼?什麼選擇不選擇的?我們的話題換了三次,她們迷茫了三次,所以她們呆呆的看著發笑的我們疑惑不解。

“既然二位都在選擇,那何不多飲幾杯,暢訴平生?”一個溫柔而不乏氣場的聲音在樓梯發出咯吱的腳步聲之前響了起來,是晴雪!晴雪在來到這個客棧之後,覺得困乏,東西也沒吃就上樓休息了。醒了之後,聽到我跟劉秀的談話,就在閣樓上細細的聽著,覺得我二人話中甚含深意,心中多有感慨。如今見我們飲酒大笑,一時激動,便下得樓來。

劉秀聞言向那樓梯上望去,隻見一位絕妙的人兒如天仙一般走了下來,開口問道:“敢問兄長,這位是……”

“方氏晴雪!”

“兄長果然好福氣,得這樣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劉秀顯然聽說過方晴雪的名聲。

我哈哈一笑。晴雪此時已下了樓梯,來到我身邊依偎著我坐下,握著我的手笑道:“謝劉大哥誇讚。”

劉秀笑著簡單的做了些回複,然後替晴雪滿了一杯茶水,對我說道:“方小姐知書達理,明事清情,又如此懂兄長心意,如此紅顏,想必兄長絕不會有孤獨之感了吧?”

方晴雪笑道:“雅塵素有心結,晴雪也隻能稍作安慰,虧今日遇著劉大哥,今日你二人之間的此番談話,一語道破內心,想必今後他再不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