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的懲罰來的是那樣的快,我還沒來得及想好如何應戰,那個被大家認為最殘暴的人已領著十數人站在我眼前了。出乎意料,沒有想象中長滿橫肉的臉,反倒是有幾分秀氣;也沒有想象中的膀大腰圓,反倒是一副弱不經風的身板;隻是,他的眼睛裏閃著暴戾和狂躁。
“大哥,就是他!”剛才挨打逃跑的那幾個人七嘴八舌的說道
“是你打了我的兄弟!”那有些秀氣的人喝道
“是我!”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稻草,淡淡的說道。
不是說他很凶狠嗎,怎麼是這麼一個秀氣的人?手無縛雞之力的樣子,會是大刀劈死餓狼的主兒?不屑寫滿了我的臉。
“是,就好!待會兒殺了你也不冤枉!”那人見我一臉的不屑,怒不可遏的說道。
“誰殺了誰,還不一定吧?”依然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那就試試!”後一個“試”字還未出口,那秀氣的人早已腳下幾錯,移步向我逼來。步法迅速而複雜,欺到我身前,雙手握拳直擊我之麵門。眼見那虎虎生風的拳頭打來,我左腳向右腳後麵一插,身子一扭,錯了過去。不曾想,他見我一扭身子躲過那一直拳,不等招式用老,拳頭一鉤,又橫掃而來。剛剛避過直擊,身子還未站穩,卻又見他橫掃側麵而來,雙臂不自覺的彎曲到麵門抵擋。由於他力量過大,這一掃使我踉蹌後退了數步。
“哼!”他陰笑了一聲,“就這麼點兒功夫,還敢欺辱我的兄弟!”
揉了揉生疼的雙臂,咬了咬牙說道:“就這麼點兒功夫也是足以對付你的!”
於是大喊一聲向他衝去,卻被他一腳踹回原地,仰麵躺在地上。
“爬起來!”他吼道,“你不是要對付我嗎?爬起來啊!”
剛剛那幫挨打的人看到我現在的狼狽摸樣都哈哈大笑起來。一時,嘲笑聲震動了受辱的耳膜;放肆撫掌大笑的姿態映入被鄙視的視網膜。羞憤湧上心頭,一個鯉魚打挺,我站了起來,雙掌再次握緊。
拳來腿往,一時難解難分。這老大果然不愧是劈死餓狼之人,拳腳配合的天衣無縫,逼得我隻有防守的份兒。而他卻是越戰越勇、越戰越凶。我在他的腿拳夾擊之下越戰越弱,最後竟不妨被他一掌打在胸口。打的好遠,摔在了幾尺外的地上,吐了幾口血。
然後,那幫人又笑了起來。
揉著胸口,暗想:“不行!那老人的說法是正確的。這老大確實是功夫極好,也很凶猛。如果和他硬碰硬,最後吃虧的肯定是我。怎麼辦?用什麼辦法才可以製服這剛猛異常、臂力過人的人呢?”
就在思考的這一段時間,我已又挨了好幾下拳腳。那幫人笑得更歡了!
“古人雲:‘以柔製剛’,我何不用陰柔的功夫治他呢?隻是用何種剛來製服這種橫衝直撞的剛猛呢?太極?借力打力,以力續力?開什麼玩笑,我不會啊!還有什麼製剛的柔道啊?柔道?對,就用柔道!”
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麵技為主的格鬥術。它具有悠久的曆史,明末清初浙江人陳元贇於公元1638年去日本幫助創建柔術,日本人學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術,結合本國武術和本國國情以及外國武術形成了新的流派——柔術。1882年,被譽為“柔道之父”的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生加納治五郎綜合當時流行的各派柔術的精華,創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為主的現代柔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也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製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