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晚上,自然是去了妙音的處,據說,還給了不少打賞,補上了晚去一天的遺憾。
……
這天清晨,李兆廷起來早朝,妙音侍奉他穿衣,看似不經意地問,“皇上今晚會到哪個宮中去?”
李兆廷笑,“朕還來你此處可好?”
妙音啐他一口,“我才不信你。你今晚不是去中宮就是到別的嬪妃那兒。”
她說著臉上突然微微一紅,“你當我是那麼不知足的人,你認識皇後在先,她又是你的心頭愛……但我雖非中宮,你卻讓我跟你過了第一晚,為的是怕我難受。哪怕在宮中人看來,你還先去了魏妃處,但我心裏卻是……高興。”
“我也跟爹爹說了。”她聲音低了下去,不無羞澀。
李兆廷一笑把她抱進懷裏,“朕的妙兒真是再好不過。你心裏能明白就行。”
妙音心中歡喜,又輕聲道:“你今晚要不要到淑妃那裏一趟?她宮中無人,也不容易。”
“你不反對?”李兆廷眸光微深,淡淡問道。
妙音笑了笑,“臣妾自然不反對,臣妾已占了最大的便宜,若皇後和魏妃要反對,臣妾還要說上幾句呢。”
“得妻如此,夫複何求。”李兆廷微微一笑,把她抱回床上,替她蓋好被子,末了,道:“朕原本也不過是想更好地保她性命,又不喜歡她,去來做甚?隻若是不去,宮中人對她又難免輕視,再說吧。”
“好,一切但憑皇上定奪。”
勤勉是李兆廷自小養成的習慣,尤是此時新政甫建之際,地方官員雖未換血,但集權中.央卻是新湯。
在權非同的協助下,這些天來,許多吏政問題都已提上日程,主要是先穩定統治。
登基之前,朝中的文書已傳達各省郡,包括公布中.央各職名單、安撫地方等等,同時,根據他為官兩年來對地方的官吏的了解,將十多重地忠於前朝連玉的官員揪出,重新選拔任命。更派兵到國內幾個大省郡進行維安,預訪輿.論,若有對新政不滿的,便暗中進行鎮.壓。
又與聽雨密談,為後宮之事,亦為前朝之政。他深知,聽雨並非迂腐學酸,若連玉不死,這位老師怕是必定支持連玉,但如今已事成定局,他遂把施.政綱要也與對方說了,這些倒是倒是來源於往日在這位老師身上的所學,老爺子心中雖是不願,但也看重此時朝廷對待百姓的政策,是否有益、穩健,聽罷,終是答應他不會煽動天下有誌於前朝的學者滋事,對他向天下百姓發表的撥亂反正的檄文也不作公開評說。
另外,此前三派軍隊軍費所需,雖各有來源,但都出自國庫或民間,這耗損不輕,這如何來填補這大筆虧消,士農工商各項的配合是一點也不能馬虎。
而軍隊的訓練也還是需要,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周與魏再結姻親親盟,但其他國家卻是難說。此外,對於朝中重職的任命也是件微妙的事。魏成輝仍是太師之尊,另晉武官之首,他各處尊重,但魏軍部中幾名副將忠心於他父親與他,他也分別提了官,以作鉗製,同時,也在軍中給了晁晃一個席位,不高,讓他難有再反之機,無情仍作六扇門統領,並將六扇門規模擴大,對魏又多了兩層牽製。文官方麵,權非同是首,但他給黃中嶽恢複了往日六部職階,更將俸祿大大提高,權非同牽製魏成輝,黃中嶽也可稍給權點麻煩,相互製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