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般在三歲始便接受啟蒙,早期年歲小也未必知道些什麼,但書香墨案、潛移默化,幾年過去,總會學得不少東西。
早年隻在宮中做苦役的皇六子卻在十歲才開始識字習文,人雖聰慧,落下的課業卻非一時就能趕上的。
彼時還是太傅的魏成輝讓他背書,六皇子背著背著便哽住了,橫豎再也無法背出一絲半點。
皇子、公主們大笑。
朝官的子女雖不敢放肆,也掩嘴偷笑。
他本挑得一處偏僻座位,卻逃不過經皇後授意對其嚴厲相待的魏太傅的提問。
六皇子附和著眾人輕笑,心下卻苦澀,唯恐皇後知曉,嫌棄他,將他打回原來的地方。
背後突有聲音輕輕提醒,“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不要去背,要去思考、想象,這樣才能記牢。浚者,通也。六殿下,你想,源遠才能流長,是以,流之遠者,必定先要疏通其源頭。這幾句的意思是說:樹木要長得好,必先鞏固它的根基;水若要流得遠,必先疏通它的源頭;要讓國家安穩,為君者需積聚義德……想成大事的人,必須要先積攢根基、厚積薄發、循序而進……”
他照著背出,笑聲一下停止,魏太傅手中的戒尺停在半空。
女孩嘴角微翹,“不客氣。”
“你為何幫我?”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哎,實話告訴你吧,我的確是有企圖,我看你骨骼清奇,將來必定前途無量,我先結交了,你日後就會多關照我伯父家,哈哈。”
另一個女孩惶恐道:“阿蘿姐姐,你說的這是什麼話!六殿下,我們並無此意……”
翌日,她給他帶來許多書,說是伯父家中不用的舊書,讓他別嫌棄。他翻開一看,裏頭有她做的讀書筆記,從入門到奧義。
另有一張素箋寫著:別人比你多十倍知識,你便比他們多用十一倍的工夫。在別人屋簷下不可怕,永遠在別人屋簷下才可怕。
宮中自有佳肴美食,她每每進宮,卻還給他帶小零食;他學業日重,她說停下來歇一歇;她教他詩詞,他教她騎馬……三年後,他成為上書房功課最好的孩子,再也沒有人敢瞧不起他。上書房裏開始有好些女孩子悄悄關注他,包括阿蘿的妹妹。連捷、連琴等相繼被他收服,反變成他的小跟班,整日“六哥”“六哥”喚個不停,她對他的稱呼卻從“六殿下”變成了“連玉”。
後來眾人長成,上書房撤了。她進宮的機會少了,他偶爾才能出宮看看她。
時間匆匆,中秋宮宴再見那晚,她悄悄離席,他靜靜尾隨。
暗處,她送他親手繡織的鞋麵,說祝他終有一天,將這萬裏江山踏於腳下,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受人輕視、欺侮。
也是那個晚上,在婆娑樹影下,他一把將她摟進懷裏。
後來,孝安為訓練他的膽量與狠勁,親自從皇子中挑出一個來讓他對付,讓他設法將那孩子置於死地。
他有千萬種辦法辦到,卻不忍下手。
那畢竟是他的兄弟。
他將事情告訴她。
她說:“連玉,你那麼累,不如我們離開這裏?這些年,你給我的那些金銀財寶,足夠我們一輩子生活無憂。我娘親已回了故鄉,我們也悄悄到那裏去,好不好?”
他笑了,問她:“你不是等著我將這江山踏在腳下嗎?”
她也笑了,“戲言而已。不是因為你可以給我什麼我才喜歡你。不管你是誰,哪怕是塊石頭,你也是阿蘿的玉。”
他們約在皇城外一處見麵,一起遠走天涯。
可是,那晚,他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