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回看射雕(2 / 3)

* * * *

對於金庸小說的態度有這樣一個現象,你最初接觸到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往往終身最喜歡的金庸小說就是哪一部。有人最早看的是《書劍恩仇錄》,於是後來縱使看遍了金庸的全部作品,仍是對《書劍恩仇錄》情有獨鍾。有人最早看的是《連城訣》,於是見人隻談《連城訣》。我最初看的是《射雕》,於是一直到現在,雖然理智上承認金庸小說的成就確實是後期比前期好,一部比一部高,但是在感情上,仍然是最愛《射雕》。

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很顯然的:金庸的小說,就是不一樣。即使你在此之前已看過了其他人的一些武俠小說,初次看到金庸小說時,仍會有一種全新的、全身心的、讓你刻骨銘心一輩子的震撼。此後再看別的金庸小說,縱然寫得再好,也不過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已,很難比第一次的震撼更為強烈深刻。

當然,對於《射雕》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香港無線拍的那套五十九集連續劇的推波助瀾。這套電視劇十年前在大陸電視台上初次播放時的那種萬人空巷的盛況,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不用在下贅述。後來的每一次重播,都會引起一陣動。91年廈門重播時,廈大還曾出過一次人命,一個學生因排隊進電視室與人衝突,拔刀相脅,結果失手刺死了另外一個勸架的學生。那期間還在廈大的朋友,此後回憶起射雕來,隻怕都會帶上一絲淒涼吧?

《射雕》在與我大致同齡的一整代人心裏,形成了一個非常微妙的情結。剛進大學時與舍友辯論港台女明星誰漂亮,不論是趙雅芝還是周海媚,不論是周慧敏還是鍾楚紅,都有人大唱反調;唯有演黃蓉的翁美玲,是全宿舍八票一致通過的。

這一情結並不僅限於男生。曾聽過一位女孩評論無線的這套《射雕》,要到了第八集才開始好看。為什麼呢?因為直到第八集郭靖長大了,才南下中原,有了與黃蓉的邂逅。這一轉折包含兩個要素,一是“郭靖長大了”--明白嗎?改由黃日華演了;二是黃蓉出場。女人看女人,除了看長相,還要看衣裝。一次看《楚留香》錄相,偶然聽到身後兩位女孩竊竊議論沈慧珊的衣裳:“紅色再淺一點,就象黃蓉了。”刹那間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人間的至美,真的是黃蓉!

其實平心而論,翁美玲的臉蛋說嬌俏則可,要說絕美,那倒未必。對她的崇拜的一個深層原因是她在最美的年華裏為情自盡,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淒豔的事,恰又發生在大陸首播《射雕》之後不久,轟動效應自不待言。

當然魅力還在於金庸塑造的黃蓉這個形象本身。說起黃蓉這個形象,還得提一件事:金庸的一幫朋友曾有一次聚會時討論過金庸小說裏哪個女孩最適於作妻子,討論的最後結果是小昭。《倚天屠龍記》裏我最喜歡的也是小昭,這並不矛盾;我所不忿的是,討論的一開頭就把黃蓉給徹底否定了:“黃蓉這樣的性子,哪個男人受得了!”真不知那幫倪匡們是怎麼想的。

不過也是,除了郭靖這樣的蠢木頭,大概真沒有誰受得了黃蓉的精靈古怪。以前在雜誌上看到匈牙利小波爾加下棋的相片,一時驚為天人,便與同學討論過,象這樣聰明和漂亮都到絕頂的女孩,恐怕是沒人敢娶的,敢娶她的一準是郭靖那樣的傻冒。這話當然類似於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說實話,就算你受不了黃蓉的性子,難道還受不了她那手妙絕天下的好菜?

女人聰明是好事,隻要她肯幫男人。女人刁蠻任性也不見得是壞事,隻要她用情專一。林黛玉不也時時耍點小性子嗎?再潑辣的女人真要愛上哪個男人,隻要那個男人有點男子漢氣慨,她在他麵前肯定就會變得溫柔無比,這是荷爾蒙決定的。至於賈寶玉有沒有男子漢氣概,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可以用來作博士論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