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情 味 犀利年代
2010年,中國網絡界出現一位極其拉風的男人——犀利哥。他那銷魂的發型,憂鬱的眼神,時尚的日式混搭風格,迅速秒殺了巨量網民。
犀利哥想必會讓不少70後男人回憶起他的童年,因為我們在童年時也曾經如此的型男:頭上戴一頂鄉野風情的柳葉帽,腰間別一把牛仔風格的木殼槍。
這種經典的犀利造型大約源自於電影《小兵張嘎》。在當代張姓人裏麵,張嘎此人或許不是最崇高的,但絕對是知名度最高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說的就是他。
他那頭戴柳葉帽、手拿木殼槍的型男範兒,深刻影響了數代中國男人對於“酷”的理解。
出生於那年代的中國男人,誰沒有戴過柳葉編的草帽呢?誰沒有拿過木頭做的手槍呢?因為你不戴柳葉帽,就不是“我軍”。因為你不“潮”,就要被淘汰。
這是我們在人生當中第一次“扮酷”。
曾經有一位西方人士鼓吹“中國威脅論”說:中國小孩唯一的玩具就是槍。可能這就是中西方的區別:他們玩著玩著就當真了,我們戰爭隻為了玩玩。他們玩不起。
先說柳葉帽。從功能來講,柳葉帽有兩大作用,一是隱蔽,二是遮陽。然而我們純粹是追求好看,渴望在形象上靠攏小兵張嘎。盡管那時候天天唱“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可在內心裏,或許我們更願意做“嘎子”的接班人。
柳葉帽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幾根柳枝繞呀繞,繞成一個圈圈就可以了。假如要漂亮的話,你也不妨在圈圈邊沿插幾朵小花,使它看起來像個小花帽。一般男孩子是不插花的,因為這有損戰士威嚴。
由於每個男孩子在夏天都要戴柳葉帽,並且這帽子保存周期不長,容易脫水枯萎,有時一天一頂,有時一天好幾頂,所以柳葉成了易耗品。本該是枝繁葉茂的季節,柳樹們往往光著腦袋。
我也謹以此文,表達對那些柳樹的歉意,同時建議觀看本文的小朋友切勿模仿,因為你去折柳枝的話,你可能會聽到它的哭訴:“想當年,就是你的爸爸媽媽,害得我們長期禿頂……”
再說木殼槍。那時候鄉下流行請木匠師傅到家裏來打家具,家具打完了,往往有主人家的小孩請求木匠師傅再做一把木殼槍。木匠師傅就利用邊角木料,做一把或大或小的手槍。除了家具,木殼槍應該是那年代的木匠師傅做得最多的活計。木殼槍做得好與壞,也成為衡量一個木匠手藝高低的標準。
其實現在看來,木殼槍既不會響,也不能射,完全隻是擺設,根本就不好玩,怎麼當時會如此愛不釋手呢?
有了柳葉帽、木殼槍,若不上戰場發揮一下,那也太對不起這身裝備,就像美國,造了這麼多武器,巴不得天天都能打仗。於是和另外村的孩子們進行“搶攻山頭戰”,那座山剛好是兩個村的分界點,他們從那邊上來,我們從這邊上去,看誰搶到山頭。碎石土塊到處亂飛,木殼紅纓交相上陣。這時候有一個規律:假如有一人敢衝,本方人全都會衝;假如有一人逃跑,本方人全都會逃。
後來看到史書上寫將軍命令士兵“若有後退者斬”,深有同感,因為這種體會隻有像我這樣親身上過“戰場”的人才懂得。
童年有很多精彩,也有很多不堪,想到那些戴著柳葉帽、手拿木殼槍的往事,我就覺得:草根很好,但不要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