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情 味 老照片
一燈如豆,挑看相片翻弄從前。一張老照片從指間滑落,拾起一看,是母親。癡癡地看了很久,一時思念洶湧澎湃起來。
每次回家,都如一隻倦極歸巢的候鳥,在家的巢裏,作短暫的心無雜念的安歇。回了家,全身鬆懈下來,才會感覺到一個人在外麵風裏雨裏獨自飛翔的疲累。因而在每次暫時的休憩之後,再不想一個人作更遠的飛行。
和父母相視而斟的氛圍是寧靜的,鮮少交談,除了例行問候,但其中自有溫馨彌漫。這種溫馨使我拒絕回答我在外邊的傷痛和遭受的艱難,我願意一個人承擔。一鼎一鑊裏的天長地久原是如此味永難言,一蔬一飯裏自有其朝朝暮暮的恩情。是張曉風說的,說得真好。
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用針鉤著鞋,我在一旁懶洋洋地看電視,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她問我有了女朋友沒有,然後抬頭看我,再問,我始終保持沉默,於是她笑了。往往她問十句,我回答的卻沒有一句。但她還是樂此不疲,繼續在一旁獨自嘮叨。手指裏夾著針,把那份對兒子的情愛,一針一針細細地織進不說一句話的鞋裏去。
家所構築的平淡瑣碎、溫暖永恒,就是這樣存在於天長地久的日常生活中。可惜我們經常忽略。
人生是一幕悲喜交集的演出。在母親的人生舞台上,她沒有強烈的表演意識,平凡生活裏,她隻是埋頭營營擾攘於一家生計瑣事,也無抱怨情緒,仿佛天生就為堅守清貧而來。並且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著她的子女對於清貧也甘之如飴。
憑著這種內心的高貴,她擁有了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不理會哄鬧的淡泊。雖然她不懂網絡,不懂知識經濟,不懂後現代科學,不懂全球一體化,但即使她什麼都不懂,她對周圍的世界仍然一往情深。
有人說生命要有許多支撐,青春期的理想,初戀的心跳,事業和友情,許許多多,然而這一切隨時都有失去的可能,生命裏總有幾段黑暗的路要我們獨自穿行。這些路上,沒有掌聲和鮮花,卻有母親溫暖的目光在一路伴隨。就如三毛說的,有時,會有一種情操不需要什麼而能存在於世上,而那又往往是最堅強的,甚至連生命的狂流也無法衝毀。
任歲月老去,唯有真情,是永不會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