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鄉 味 風從東方來(2 / 2)

圍繞“和諧、穩定”這一大方針,在平安創建和法治北侖創建上屢有新的突破。把管理和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使法製宣傳工作做到經常化、生動化,努力營造“發案少、治安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良好環境。

新碶街道的社區建設,是周圍鄉鎮的一麵標誌性旗幟。其中,牡丹、杜鵑、芝蘭、紅梅等四個社區先後被命名為省級文明社區,海棠、紫荊、芙蓉等三個社區也進入市級文明社區行列。

在具體實踐中,社區工作圍繞著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展開,以社區黨建為核心,拓展社區服務,發展社區衛生,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加強社區治安。與此同時,從各自社區的區位、人群、資源優勢出發,積極培育一區一品,努力打造社區品牌。目前,牡丹的人文社區、杜鵑的陽光社區、芝蘭的溫馨社區、紅梅的文化社區、海棠的健康社區、芙蓉的生態社區、紫荊的關愛社區、百合的安居社區,正向廣度和深度推進。

一個人文的、時尚的、宜居的社區文化氛圍正在形成。

新碶的社區建設,為北侖區打造“宜居城市”,譜寫了漂亮的前奏曲。

憑借濃厚的曆史積澱,伴隨著開發開放的強勁節拍,以得天獨厚的臨港區位優勢,厚積薄發,新碶日漸成為活力四射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富裕起來的新碶人民絲毫不掩飾對文化的渴望和追求,在海納百川、共建共享的“海享文化”土壤裏,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以及大眼界、大視角的文化精品層出不窮,民族民間文化異彩紛呈,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水乳交融。

我國著名連環畫家賀友直,就是新碶人。2004年,在老家新碶那間十幾平方米的工作室裏,賀友直完成了水墨作品《新碶老街風情錄》的創作,這是他對故鄉最珍貴的獻禮。他在畫中描繪了新碶老街、涼亭、壩頭、行號、油車、市日、謝年、唱新聞、馬燈、行會等家鄉的風土人情。在他的筆下,新碶那濃鬱的江南水鄉的特色,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北侖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一些文化人的身影注定要被曆史記憶。2004年3月,著名畫家、視覺藝術家陳逸飛先生首次回到闊別58年的故鄉——新碶,此後,他又多次回家鄉,並邀請西班牙著名的城市規劃設計師同行,就鳳凰山公園開發項目、雕塑作品邀請展等方麵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為家鄉的建設輸入文化神韻。

新碶也是著名版畫家俞沙丁、中科院院士賀賢土、超一流棋手林海峰等大批知名人士的故土。

這片土地,融合了江南水鄉的柔媚多姿,和大海漁村的壯闊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