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厚德:德藝雙馨話老曹(1 / 3)

曹厚德:德藝雙馨話老曹

曹厚德,1930年8月生於鄞州區曹隘村,自號碌翁、五明樓主,高級工藝美術師。幼承庭訓,並得諸大師指授。性嗜古書,詩文溫厚平和、雅淡流暢,賦作尤著。結集《碌翁詩集》,存詩800餘首。一身擅多能,精翰墨,長碑頌,皆自書,且具圓潤蒼古之氣韻,頻為各界收藏、刻錄,逾280通。吟詠、臨池之外,治印數千方,論著數百篇,兼作畫、考古、於雕塑研究尤深。景點、寺院求其碑文、得其楹聯、牌匾不計其數,人稱“厚德無處不在”。

“老曹”是圈內人對曹厚德先生的昵稱。在學友與過從甚密的晚輩眼裏,這位集佛像藝術、詩書畫印、理論著述、工藝美術、文物考古於一身的文化名流,已無須冠以任何美名,直呼“老曹”足矣!無獨有偶,老曹的三枚常用名章,也的確印證了他是一位淡泊隨和的謙謙君子。“厚德”、“碌翁”為朱文,“老曹”為白文。方寸之間,風神跌宕,白石老人之遺韻呼之欲出。盛夏時節,學妹曹巧飛在電話裏告訴我,其父的新著《寧波茶賦存墨》已由香港天馬出版社正式出版。為一睹“芳容”,我欣然前往。在老曹汗牛充棟的書房裏,年逾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鑠,侃侃而談。談年少時的輕狂;談命中注定的墨緣和佛緣;談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雄心壯誌。我細細地品著上佳的曲毫名茶,聽老曹講述過去的故事,如沐夏雨,暑意頓消……

墨緣之外皆佛緣

老寧波印象中的“裕芳祥招牌店”,坐落於車水馬龍的鹹塘街,是老曹家的祖業。父親曹久裕,是遠近聞名的老藝人,身懷漆藝、雕刻、堆塑等絕活,寫得一手好榜書。子承父業,老曹六歲習字。為省紙墨,其父讓老曹每天在一塊兩尺見方的大青磚上練字。稚氣未脫的老曹,手握毛筆,每日清晨得寫完一碗清水後方能吃早飯。舊時藝人迫於生計,時常是起早貪黑,勤勉持家,坐下來安心讀書幾成奢望。老曹自不例外,受戰亂影響,小學剛讀半年便輟學在家。他日後的精深學養,全憑自學!

大來街高聳的圍牆上碩大的“醬園”兩字,四米見方,是當時寧波城內最大的榜書,出自久裕先生手筆。結體平實,沉穩樸茂。路人駐足觀看,無不叫好。遺憾的是,即使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得意之作,其父也不落名款。在他看來,寫字匠沒有多少文化,留下名款,豈非貽笑大方?老曹小小年紀,看在眼裏,痛在心裏,自此立下宏願:“有朝一日,在自己的作品裏,非但要堂堂正正地落下名款,而且要將‘曹厚德’三個字鐫刻在萬眾矚目的摩崖石壁上!”

不經意間,父親的“謙讓”給血氣方剛的少年騰出了空間。但凡要落名款的店牌匾額,全由老曹包攬。十三歲那年,時任天童寺方丈的圓瑛大和尚路過江廈街,見“德祥山貨店”的“德祥”招牌筆勢開張,意趣靈動,十分歡喜。細看落款為名不見經傳的曹厚德,徑自找上門來。弄明白是個頭瘦小的少年所為,嘖嘖稱奇!

眾所周知,圓瑛法師乃一代高僧,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是佛學大師趙樸初的老師。天童禪寺大門外照壁上所題“萬法朝宗”四個大字,正是圓瑛所書。冥冥之中,與大和尚的翰墨因緣,穿越時空,讓老曹終身受益。他此後的人生,竟與名山大寺結下了佛緣。三十七年後,老曹已屆知天命之年,在寧波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任上,臨危受命,出任寧波天童阿育王寺佛像重塑工程總指揮,這全賴於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對其的信任。

初戰告捷為老曹帶來了巨大榮譽,他在佛教界的聲望如日中天。趙樸初先生在老曹寄大佛照片的信封上親筆題署:“佛像塑得不錯,浙江還是有人才。要好好培養接班人,將來大有可為。”佛教界“掌門人”的高度肯定,像大海掀起了波瀾。一時間,蘇州靈岩山寺、沈陽般若寺、青島湛山寺、福建林陽寺、安徽迎江寺、奉化雪竇寺等二十餘家名寺的方丈紛至遝來,點名要老曹重塑金身。十年時間,老曹不負眾望,帶領他的團隊南征北戰,足跡遍及名山大川,造像達2000餘尊,最高的有七米多。堪稱功勳卓著,功德無量。

詩書畫印競風流

受父親影響,老曹練就了一身“童子功”。未及弱冠之年,篆、隸、真、行、草已無所不能,尤以“擘窠大字”獨步甬上。在一次看了齊白石的專題片後,他對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憑著紮實的書法功底,治印可謂輕車熟路。一部保存完好的齊白石印譜,是老曹完成於一九六四年的手摹傑作,惟妙惟肖,幾可亂真。兩年後,老曹在“文革”中遭難,卻因禍得福。白天被掛牌批鬥,晚上足不出戶,一心研習篆刻藝術。十年間冶印凡七千餘方。其中“新聞聯播”、“名段欣賞”等四枚印鑒,長期為中央電視台所用,在央視各相關頻道中頻頻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