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確診斷和對症治療,我當時買了很多書,一有空就看這些醫療知識的書籍。經過幾年的實踐,發現那些為赤腳醫生特別編寫的書籍內容過於淺顯,於是就去購置《內科學》、《外科學》等書籍,至今我還保留著一套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出版的《實用內科學》。其他諸如《皮膚病手冊》、《眼科疾病手冊》、《腫瘤病防治手冊》等書籍,對於我們這些赤腳醫生來說,其中內容都是應當了解和掌握的。
另外一個學習的途徑,就是不斷地向專業醫生請教。一些專用的醫學術語和醫學名詞,如驚厥、昏迷和休克的特征及病因,對光反射、膝反射等的臨床意義等,在原先學習時根本就不可能涉及,但在自學時又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術語,要想切實了解,唯一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向專業醫生請教。所以那個時期隻要一有空,我就去兩個地方,一是新華書店,一是醫院。在醫院有時一待就是半天,看著醫生診斷的步驟、方法、檢查的要領以及處方的開具等,我逐漸對於一些疑難病症也有了膚淺的了解。我常常聽醫生們說:病人不會照書生病。這句話的意思是,同一種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有可能完全不同。有一次,一位村民的頭頸後長了一個小小的癤子,因為表麵有一個白色的小膿包,他就用手去擠壓,把小膿包擠破了。不料第二天卻發起了高燒,叫我去診斷。我用體溫表一量,體溫竟高達40℃,渾身伴有寒戰。經過詢問病曆,又看了後麵的一個小癤子,明顯紅腫擴大,我懷疑他得了敗血症,建議馬上送縣人民醫院治療。當天晚上,病人就送到了區衛生院。後來他的家人回來告訴我,醫生說幸虧送得及時,否則有生命危險。
做赤腳醫生可以說是有苦也有樂。苦的是經常半夜三更有人來叫,我必須起床,背起藥箱出診。農村最常見的是小兒高熱驚厥和腹痛腹瀉發病。小兒高熱驚厥一般都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晚上發病居多,而腹痛腹瀉等胃腸道感染也在晚間居多。有時候一個晚上要起來兩三次。腹痛腹瀉病人都需要輸液,所以待處理完一個病人需要一到兩個小時。看到病人腹痛緩解,安然入睡,心裏就感到很高興。盡管第二天還要出工幹活,因當時年紀輕,精力充沛,睡幾個小時也就足夠了。這種晚間出診,都是不計報酬的,而且又是上門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就醫的群眾,故過半數赤腳醫生在農村是很受歡迎的。
對於疑難雜症的診斷和治療,我也曾下過一番功夫。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兄弟姐妹5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這戶人家的長子經常一人坐在門口,兩腳不能走路,雙手顫抖不止。在我擔任赤腳醫生之後,此人已經死亡。不料,他的弟弟在二十幾歲時也出現了與他哥哥同樣的症狀。我曾經把他的病狀特征寫成一份材料,去相關醫院求教。當時醫生也說不出具體的病因病名。有一次,我的一位堂哥來我家做客,他是浙江醫科大學畢業生,後來分配在台州的一家醫院。我向他請教,他說,這很有可能是帕金森病,主要病源在大腦。我去查閱了很多書籍,後來在一本藥物學中查到一種叫做“安坦片”(又名苯海索)的藥劑可以治療這種病。不過,當時反對崇洋媚外,帕金森病叫做震顫麻痹。後來這位病人到杭州去檢查治療,醫生給他配的也是這種藥。另外有一次,一位五十餘歲的男性病人突然不能排尿,憋得他麵紅耳赤,痛苦呻吟。我過去一看,知道這可能是急性尿瀦留,需要導尿或膀胱穿刺抽尿。一來從未做過這類手術,二來也沒有設備,就隻能將病人抬到醫院。因為這人是個單身漢,我又叫來另外一個人,一起把病人送到觀城區衛生院,在醫生治療過程中,我留意觀察,後來也做過一次膀胱穿刺。為了學到更多的醫學知識,我經常主動陪護病人去醫院,這對提高我的治療水平和診斷水平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