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0.3(1 / 2)

第十章 №10.3

1942年八月下旬某日晚,餘姚縣城

蔣先啟穿著長衫,戴著一頂白草涼帽,一副富商模樣,坐在轎子上。兩個衛兵阿峰和阿堅都一身跟班裝束,阿堅則挑著一擔行李。從山上下來,已經走了兩天,這會兒到了縣城西門倉前渡,打發了轎工後,三人擺渡過江,在龍泉山下找了一家背山臨江的小客棧落腳,收拾停當,兩個後生正想著在客棧邊找一家小飯店吃飯呢,那蔣縣長卻吩咐他倆在客棧裏等他,說是他要出去一會兒。

阿峰看著蔣縣長遠去的背影,對阿堅使了個眼色,兩人悄悄地跟了出去。

在阿峰和阿堅的眼裏,那上任才兩個多月的蔣縣長,不如同像讀書人的蔡縣長那麼容易接近,這一方麵固然有語言的因素,但更主要的,還是蔣縣長始終端著一種沉默寡言、苦思冥想的架子,讓人不得不敬而遠之。這次下山,沒說是什麼任務,既不帶秘書,也不讓帶槍。張秘書無奈,隻得暗中囑咐阿峰阿堅多長一個心眼,說是蔣縣長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不通,二位須始終衛護在蔣縣長的身旁,不可須臾離開半步。

八月的傍晚,悶熱異常,路邊人家開始把桌椅板凳搬出來,吃飯的,納涼的,擺灘的,漸漸地占了街巷,小城別樣地熱鬧起來。

阿峰和阿堅緊張地盯著前麵走著的蔣縣長,但見他時不時地停下來看看路牌或門牌,並不問路,卻似乎頗有自信地走著,七拐八彎地就來到了舜江樓前。

這一帶,是縣城的精華所在,往南,是通濟橋,向北就是秘圖山,中間,則是原來的縣政府。現在裏麵當然不再是國民政府了,反正門口哨位上值勤的,是兩個日本兵。

但蔣縣長既不進舜江樓,也不上通濟橋,卻徑自向縣署走去,而且見了崗亭如同找到了地兒似的,加快了步伐。

阿峰和阿堅大吃一驚,兩人麵麵相覷,突然不約而同地相對著點了一下頭,立即飛也似地奔到了他的身後,大聲地叫著:“蔣老板莫走,阿嗒老板請儂夜飯喫之開!” 隨即,兩人一左一右地夾住蔣先啟,幾乎是架著他往回走。

蔣先啟也吃了一驚,欲待掙脫,卻力不能勝,剛回頭叫了一聲“我是縣長……!”阿堅一抬肩膀,正巧撞著他的臉上,眼鏡兒差點掉了,而鼻子、眼睛則已酸疼得直流淚。

後麵崗亭邊的兩個日本人開始向這兒張望,而路上的行人正驚訝地看著他們。阿峰急中生智,對旁觀的行人說:“渠 是外地客商啦,提了貨勿付銅鈿想跑之開哉!”

於是,沒人管他們了,而日本兵也未離崗位。

回到客棧,蔣先啟滿腔怒火,訓斥阿峰阿堅對長官不敬,壞了長官的大事兒。阿堅被訓得性起,突然強著頭,嘣出一句說:“我看儂是想投敵!”

阿峰雖未作聲,但也是同仇敵愾的神情,顯然也同意阿堅的指控。

蔣先啟張口結舌,氣得說不出話來。過了許久,才哆嗦著叫道:“汙蔑!汙蔑!……”

阿峰說:“縣長,我們說你投敵,你說我們汙蔑,——這事兒倒要盡快地作個了斷。我看我們還是回山上去吧。”

“不行,本縣長還沒辦完事兒!”蔣先啟堅決地說。

“那也可以。不過,從現在開始,你到哪兒,我們也必須跟著到哪兒!”阿堅說。

阿峰點點頭:“縣長,這個,你不會反對吧?”

“哼!”蔣先啟無奈,隻得默許。

三人到隔壁靠著姚江的小飯店去吃了飯。阿峰和阿堅心事重重,不敢喝酒,匆匆地扒拉了兩碗飯,就坐在一旁發呆。而他們的蔣縣長卻要了一壺燒酒,加了一盤宮保雞丁,還要了一盆魚頭湯,怕店家燒得不地道,特意讓小二把廚師叫來,說是要把紅辣椒剁碎,還要多加尖頭小辣椒。

廚師聳聳肩,盤著舌頭學著官話說:“老板,實在不好意思,我們這地的辣椒多的是燈籠椒,紅辣椒的頭也是圓的,辣椒在我們這地燒菜時都是作為搭色調味用的,都不辣。這樣吧,我把剛才做宮保雞丁剩下的紅椒幹都放進吧,鮮辣椒呢,我不去籽,你看咋話?”

蔣先啟搖搖頭,無奈;再點點頭,遷就。

廚師也直搖頭,對阿峰阿堅說:“葛個是倷湖南客商吧?阿嗒是怕辣,伊拉是怕勿辣……。”絮絮叨叨地下去了。

暮色姚江,燈影槳聲,河津古渡,烏蓬穿梭,龍泉山下,納涼的人們都在抱怨這鬼天氣竟然連一絲風兒都沒。

蔣先啟自飲自酌,悠然逍遙,吃得心滿意足,卻也大汗淋漓,眼鏡架一個勁兒地滑下鼻梁,他也時不時地推著它回到原位。

好不容易伺候著縣長喝完吃好,阿峰付了賬,三人回到了客棧的房間,一點燈,卻發現房內已經有人等著他們了!

阿峰阿堅下意識地把手伸向腰間,這才記起自己沒有帶槍,而房內也有三個人,其中兩人拿著快槍指著他們。

為首一個高大的男子從桌邊凳子上站了起來,對著驚訝的三人笑笑,豎起一根食指放在嘴邊,示意他們小聲。說:“不好意思,敝人不請自來了。不過,三位不必驚慌,我們絕無惡意。請坐下說話。”說著,做了一個請坐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