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茶餘飯後 閑話寧波話
我早年遠離家鄉在外地讀書、工作,思鄉的情愫總是久久縈繞不止,常常為難得用從小就會說的寧波話與人交談而感到遺憾。有時在大街上或商鋪裏,在會場或劇院裏,盡管各種音響十分嘈雜,卻獨獨能把其中偶爾出現的寧波鄉音捕捉進耳內。我猜想這大概是與生俱來的天分吧,要不就是我們寧波話特有的魅力所致。
南調回故鄉工作後,整日鄉音繚繞倍覺親切。從幼兒學說話開始就學會說寧波話的我,自以為回故鄉後與家鄉人交談說的是純正的寧波話。哪想到,我的口音卻是變了調的。故鄉的親戚,老家的鄰居,單位的同事,都說我說的既不是純正的寧波話,也不是道地上海話,北方話裏夾著南方話,明顯的南腔北調中蘊涵著寧波話的基調。後來,我不斷自覺糾正口音聲調,雖說基本上回歸到兒時的鄉音,可終因年久失“修”,以致時至今日常常免不了漏出與寧波話的音調、詞句不相符的口語,甚至出現在拙作裏。
我有時思忖,我的寧波話不純正,不能全怪我自己。我的孫輩們湊在一起交談說的既非寧波話,也不是普通話,那音調十分特別,說得既快又“毛草”,我聽不太懂,可孫輩們相互都聽得懂。每當此時,我要孫輩們講寧波話,孫輩們卻要我講普通話。於是我隻好用不標準的普通話與他們交流。
現在,開放的寧波,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口激增,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經避不開與外地來的新寧波人打交道,原本單一的本地話已遠不能適應,於是不少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不得不把本地方言變著腔調與人交流。十多年前我曾去福建閩南三明市參觀考察,那裏的人們說著一種既非閩南話,也非普通話的語言。我問一位擺攤的本地人:你們說的是“三明話”嗎?得到的回答是:“三明人沒有本地方言。”據說那是因為三明市的人口大都是隨企業內遷或森林、礦產開發而從外地遷入。即便是少數三明本地人,地方口音也不能不由之改變。假若我們對寧波本土方言不加保護,任由外來人口的各地方言“侵蝕”,有朝一日本地方言失真,可能會像“三明人”那樣沒有了純正的寧波話。我的孫輩們不是已經不會講純正的寧波話、甚至聽不懂寧波老話了嗎!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