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心與海的約會 桂叔從此喜洋洋(2 / 2)

聽了這些,我也為他高興。能經常有人惦著像他這樣的獨身高齡老人,該是多好的事!

但是我知道桂叔的最大難處還是沒能解決。過年前去他家,他正要吃中飯。我見他很大一隻飯鍋,鍋裏有一小塊剩飯。他說,因為自己不會煮,隻能請誌願者幫他一次性燒這麼一大鍋,他每天從鍋中挖一碗冷飯來吃,等吃完了再請誌願者來燒。我問他這一鍋已吃多久了,他掰著指頭算著說,今天是第七天了。又看他吃的菜,是半碗黑乎乎的烤大頭菜,他說也是七天前烤的,烤了一大鍋,吃到今天。我鼻一酸,差點兒掉下眼淚。我知道誌願者阿芳嫂,她是當年的婦女隊長,今年快七十歲了,她要照看孫輩,丈夫又得了半身不遂,能為桂叔做到這些,已經是盡力了。

所以這次去看桂叔,雖是端午節,我重點是給他帶鹹蛋而不是粽子。這些個油汪汪的五芳齋鹹蛋,夠他吃上半個月了。

我進屋時,他正在吃中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飯桌上居然是一碗香噴噴的熱飯,還有好幾個菜,清清爽爽的。我愣了:“桂叔,你……”他喜洋洋地讓我坐下,說:“想不到吧,今天開始,我有飯吃了!”他邊有滋有味地吃飯,邊向我敘說原委。聽他又是“老年會”又是“老齡委”地說著,我不是十分明白,隻知道一點:從今天起,村裏像他這樣的高齡困難老人有人管飯了。都說“民以食為天”,解決了吃飯問題,那真是天大的喜事!桂叔從此將每天喜洋洋的了。

桌上是清蒸帶魚、油燜茄子、番茄蛋花湯、白米飯。桂叔說,食堂一日管兩餐,每餐一葷一素一湯一飯,一天收8元錢。

“桂叔,還吃得慣嗎?”隨著話音,阿芳嫂進來了。我向她打了招呼,激動地問她:“你們老年人協會會長是誰呀?他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她笑著說:“會長就是我啊。”我說:“阿芳嫂,你想得太周到了,積德啊!”阿芳嫂說:“這可不全是我們老年人協會的功勞。我們眼看著這些老人吃飯難,心裏急,但也沒辦法。如今區裏街道裏撥有專門的補助款,老齡部門全力推動,村裏也大力支持,才辦成了這個送餐食堂。”她說,食堂工作人員的工資是政府補助的,房屋、設施和水電費等是村裏開支的,老人隻要支付飯菜的成本,而且食堂的師傅還寧肯多跑點路去最便宜的菜場買菜,所以老人們又能吃得好又能少花錢。阿芳嫂說,現在我們區已經有好幾十家這樣的送餐食堂了,以後還會辦得更多。

我聽了更加欣慰——能夠每天喜洋洋的,將是越來越多的桂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