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我從田塍路上走來 告別童年(1 / 1)

第二輯 我從田塍路上走來 告別童年

那是1986年的“六一”前夕。過了這個兒童節,我的學生就不再是少年兒童,而是青年了。我們搞一個怎樣的活動來紀念他們摘下紅領巾的這一天呢?

想起我小時候,曾親眼看到作為少先隊輔導員的大姐把她班裏離隊的全體少先隊員的合影和一條鮮豔的紅領巾寄給遠在朝鮮的誌願軍叔叔,我也看到過誌願軍叔叔寫來的熱情洋溢的回信。

我還想起了自己作為少先隊員的最後一天。我們的離隊儀式,林老師帶我們到野外進行。我們對著星星火炬的隊旗行了最後一個隊禮,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親手從脖子上摘下了紅領巾,小心地折好,鄭重向童年告別。我們留戀過去的時光,更向往今後的日子。就在我們四散自由活動後不久,林老師吹著哨子又把大家集合在一起。我們驚訝地看見老師身邊站著渾身濕淋淋的王同學。林老師激動地對我們說:就在剛才,王同學不顧一切跳進池子救起了一個落水的小孩。老師說,王同學的行為使我們今天的活動更有意義,希望大家能記住,我們的青年時代就從這一刻開始!

今天,我該怎樣讓我的學生留下一個有激勵意義的記憶呢?

我給每位學生家長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

非常高興地祝賀您:經過您十幾年的教育培養,您的孩子就要告別童年,跨入青年的行列了!

從少年到青年,是人生曆程上一個有意義的轉折點。為了教育孩子更加熱愛幸福生活、珍惜美好青春,我們決定在5月24日下午舉行“告別童年”中隊活動,回顧難忘的昨天,展望燦爛的明天。為了讓您的孩子進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並受到更深的教育,希望您能給您的孩子寫一封信,並送一件珍貴而又有意義的禮物,鼓勵孩子不斷成長……信和禮物將在中隊活動時當眾拆開、宣讀、遞交。屆時,敬請您光臨指導。

未來是屬於下一代的,望子成龍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將來,您的孩子一定不會讓您失望;今天,您也一定不會讓您的孩子失望吧!

原來我以為不少家長隻是應付一下,可是我錯了:這一天,1986年的5月24日,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家長當眾拆開包裝著的禮物時,他的孩子的眼神是那麼的熱切,當孩子們看清了給自己的禮物時,多數學生興奮得歡呼,甚至跳起來。這些禮物,有的是學生早就盼望得到的,有的則完全出乎他們意料。我記憶最深的是,張同學得到了一支金筆,她父親說,這是他作為先進工作者的獎品,現在送給女兒,希望女兒能事事處處走在前麵,成為一個先進青年。小張依偎著父親,眼裏閃著驚喜的神情,微微點頭。曹同學拿到了他父親親自擬的一副對聯——“千裏行成在雙足下,萬般難解於三思中”, 小曹神情嚴肅地用雙手接過,深深地向他父親鞠了一躬。他說,他會一輩子記著這副對聯。

讀著父母語重心長的信,這些孩子顯然比往日更懂事。他們在發言中流露出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有不少學生一反曾經的“桀驁不馴”,變得和父母非常親近。他們給父母倒開水,在接過禮物時向父母行禮,為每位同學得到的禮物而熱烈鼓掌。這中間,我還看到,有的學生眼裏還閃著激動的淚花……

歲月又悄悄地過去了二十幾年。二十多年來,他們中總有人向我提到當年的這次離隊儀式。童同學曾來信說,那時他父親送給他的是一隻手表,他當時的理解是,父親希望他守時。此後幾年,他努力做到了這一點。可是後來他又進一步想到,年輕人除了守時,不更應該守信嗎?所以這塊手表又成了他守信的見證。李同學在QQ上聊天時告訴我,自從那天晚上他在母親送給他的日記本上寫下了第一篇日記後,他的日記就再沒中斷過。現在他經常出差,行李中必帶的就是手提電腦。無論在家裏還是在賓館,當他敲擊鍵盤寫日記時,往往會想起那次離隊活動……

前不久,我參加這群學生的同學會,已是初中教師的小胡悄悄對我說,她也帶著學生搞了一次告別童年的儀式,孩子們可激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