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橋還很新嗎?”大哥問我。
“是的,通車才兩年多一點呢。”我告訴大哥,大橋通車當天,我就駕車上島,第一時間體驗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快樂,並向遠在美國的朋友老周寫信報告了這一喜訊。
車子在嶄新的水泥路上行進,我向大哥說,這裏正在建設保稅港區,就同上海的洋山一樣。大哥問我:“梅山有什麼特產呢?”看來,他對這個島十分感興趣。“你的老同學不是曾在梅山鹽場工作過嗎?原先這裏最有名的,就是鹽啊。”我說。
真的,在我最早的印象中,除了海鹽,不知道梅山還有什麼特產。直到那次上島家訪,看到沿路兩邊都是番茄地,並且到了學生家裏,熱情的學生家長們也都紛紛拿出紅透了的番茄來招待我,才知道這裏的番茄比較多。但沒幾年,我聽說梅山搞起了綠色蔬菜示範基地,從蘆筍到西蘭花到黃秋葵,許多蔬菜已經聞名遐邇、遠銷海外,如今,北侖人很喜歡買一個梅山產的蔬菜禮盒來走親訪友。當然,地處海島,梅山水產養殖基地的魚蝦蟹貝,更是種類豐富,品質優良,成為北侖名產了。
“對了,你的老同學不是最熟悉梅山嗎?他現在在哪裏呢?”我問大哥。
大哥笑著說:“他也退休二十多年了,一直住在上海呢。我問你梅山的情況,就是想知道,現在的梅山跟他在的時候比,有哪些不一樣了,我回去好對他說說。”
大哥這一說,我更興奮起來:“啊,現在梅山變化很快,你回去怎麼說得清楚啊!還是什麼時候請他來故地重遊吧!”我猜想這位曾在梅山鹽場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大哥一定對這個海島有著很深的感情,二十多年過去,舊貌變新顏了。不說別的,第一次我去梅山,請老周陪我去哪裏玩玩,他都很無奈,隻能帶我去看看泥塗、看看鹽場。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前幾年,我們一家三代去梅山一個集休閑、餐飲、住宿等於一體的遊樂場所,釣魚、燒烤、摘橘子、坐遊艇,玩了一整天。再過幾年,隨著保稅港區建設進程的加快,這裏一定會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呢。對一位幾十年的老梅山來說,重回第二故鄉,一定會有無限感慨。我要大哥一定去邀請他的這位老同學,在方便的時候來北侖,來梅山,我會盡地主之誼,讓這位把一生貢獻給梅山的老大哥快樂地來,高興地回。
大哥一口答應了,他說:“那讓我先體驗一下梅山吧,今天不去郭巨了,就在梅山嚐海鮮,可以嗎?”
“好啊!”對梅山還算熟門熟路的我讓汽車拐了個彎,朝裏嶴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