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超市。
老北侖也許還記得,新大路最北端,靠近新碶西街的地方,曾有過一個城隍廟超市。不怕人們笑話,此前從來沒進過超市的我,頭次進那個超市,因沒買任何東西出來時心裏還有點忐忑:擔心人家因我不下顧他們生意而找我麻煩。忘了這個小超市是哪天消失的,卻記得另一個大超市開張。這個位於新大路中段的起初名叫“天潤發”、後來改叫“大潤發”的新超市,開張那天真正是人山人海。
四個裏程碑式的十字路口。
北起新碶西街、向南直通大碶329國道、長4550米的新大路,剛建起時中間沒有一條岔路,因此也沒有一個十字路口,現在卻有十來個了。那麼多十字路口中,有四個特別值得一提。
明州路口。上麵說到過,始建於1987年的明州路,當時隻有幾百米長。90年代先向東挺進,後來再向西延伸,當形成新大路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時,明州西路才修到鬆花江路。如今的明州路,東起珠江路,西達富春江路,已成貫穿北侖城區的東西向要道了。
泰山路口。1995年建造的泰山路,因為西連通途路,所以開始也叫通途路。建設初期明州路連路燈還沒有,通途路尚未貫通,人們因此有一句戲言:明州路不明,通途路不通。可是今天,當人們開著汽車穿過十字路口,從通途路直通寧波或從泰山路進入高速公路時,能否感受到從“不通”到“通途”過程中北侖人付出的艱辛?
黃山路口。早在1993年,黃山路就已經有了一點雛形——新大路以西短短的一截黃山路上有個“大港工業城”。可是,當黃山東路通車,與新大路形成了十字路口,那就意味著北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體育館、中心公園、鳳凰山樂園等已經成了城區的新亮點。
廬山路口。2004年,我所在的學校遷到新址,我知道旁邊的一條路叫廬山路。過了不少時候才知道西邊還有一條廬山西路。但是,從廬山路不能直通廬山西路,原來,橫亙在中間的一條高速公路使廬山路成了斷頭路,我要去大碶看望一位長輩,隻能從壩頭路繞道。繞了那麼多年了,當半年前廬山路全線貫通時,無比的欣喜促使我第一時間駕車走捷徑去了長輩家。
年方弱冠的新大路,這二十年間的變化是不知不覺的,但當過去了這二十年,回頭一看,就會觸景生情——真是“舊貌換新顏”。現在如果誰想知道“舊貌”,還可去走一走“大新路”。有了新大路後,大新路的大部分已經被廢棄了,僅存的大新路起於大碶原新廟對麵的鎮大路,止於後洋池。這裏雖然找不到小白龍走過的“十八望娘灣”的影子,但它身上畢竟留著50年代解放軍戰車的車轍,和70年代掏河民工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