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興起與傳播革命 一、 微博:傳播方式的革命(3 / 3)

(三)微博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

互聯網趨勢研究者謝爾?以色列曾在《微博力》中對微博有過這樣的論斷:“一個全新的交流時代正在代替老朽的、運轉不靈的傳播時代。在這個由微博推動的、正在到來的交流時代,如果我們還沒能跟上它的腳步,那麼就可能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微博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曾經有人以這樣的形式計算過微博的力量:能寫並有意願寫有價值微博的人群是博客的4倍;這群人的人均微博產量是之前人均博客產量的5倍;有時間並且願意讀微博的人群是博客的2倍;適合閱讀微博的場所和碎片時間是博客的5倍。因此,微博的力量是博客的:

4×5×2×5=200倍

這種算法雖不盡嚴謹,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明微博力量的強大。

這幾年,包括重慶雷政富事件和寧波PX事件在內,中國的公共事件幾乎都是因為微博的引爆帶來信息傳播數量級的爆發,而使新聞事件轉變為公共事件。

微博的傳播,互聯網的其他平台(比如各大門戶網站)的轉載,傳統媒體的推波助瀾(特別是平麵媒體中的都市媒體),再加上意見領袖的引導,構成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大規模殺傷性媒體。

微博是如此的不可控,在這個超級媒體內,幾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編輯記者。它的內容又是那麼的零碎,但一旦給它足夠的傳播空間,一些關注度高的微博,就會像病毒一樣傳播擴散。社交媒體的力量讓人難以忽視。

2009年,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開始了他的第一屆任期。有專家分析,他贏得大選與對社交媒體的運用不無關係。早在2006年,當他還是伊利諾伊州一個名氣不大的新晉參議員時,便在Facebook、MySpace等社交網站上發表公開演講、推廣施政理念。這一舉措為他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支持。進而在總統大選期間,他又利用社交媒體與選民溝通,爭取選票,極大地影響了總統選舉的結果。

同樣是政治領域,社交媒體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2009年6月伊朗總統大選期間,大量批評政府、號召民眾上街示威的信息通過Twitter傳播,多起示威抗議活動從首都德黑蘭蔓延到伊朗全國。

2011年的埃及革命也是從Facebook開始。Facebook的一段視頻,短短數小時內有數萬人分享,成千上萬的埃及人通過網絡聯係協作……穀歌埃及高級行政官韋爾?葛尼姆曾說:如果你想讓一個社會自由化,那就給他們因特網。

隻要能上網,幾乎任何人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就能夠投入觀點市場,就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

正是因為社交媒體有著如此強大的能量,在“全民皆微”的年代,作為社交媒體的微博可以說給了當今管理者一個相當困難的考驗,“怎樣管理微博?”正逐漸被提上高層的議事日程。我們要利用好社交化媒體,藉此建立有效的溝通機製,讓微博成為溝通民意、服務民生的有效窗口。這樣,就能使微博成為輔助政府深化改革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