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麥克風時代”的網絡輿論特點與引導 六、全媒體時代區域性新聞網站的發展思考
1. 強新聞。
加強網絡新聞宣傳,形成網絡主流輿論。通過正式渠道發布新聞信息和輿論引導,以權威和媒體自身巨大的影響力引起社會關注。中國網絡媒體經過10年的發展,尤其是近5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布局。從中央到地方布局來看,有三個梯次: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和中心城市(指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城市)新聞網站。中國網絡主流媒體的梯隊已經初具規模,管理和運作也逐步成熟。這些都為網絡輿論的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提供了載體。如在麵對西藏“3?14”事件、“5?12汶川大地震”、“7?23溫州動車事件”,我國網絡媒體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應,並與傳統媒體互相合作,使主流輿論場和口頭輿論場形成了共振效應,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中國寧波網“網上發布廳”於2010年10月21日正式開通,是中國寧波網與寧波市委宣傳部共同開辦的網絡辦事問政平台。政府部門網上發言人以“網上發布廳”為統一發布平台,針對網民的問題以部門名義在24小時內給予受理,7個工作日內給予回複。至今共有34個委局辦在線辦公,取得了很好的引導效果。
2. 社區化。
隨著傳播融合的日益深入,網絡媒體越來越關注第三方平台。隨著社交網站的興起,互聯網進入了個性化和定製化時期,社交網站、微博、博客等與個人關係更為密切、使用更為方便的互動應用正在取代搜索引擎,成為新聞的源頭。這是新聞傳播層麵的變化,傳播模式的改變。
“中國寧波網高校聯盟”官方微博的建設和推廣,截至2012年底有效粉絲4500名左右,且日均更新微博15條,日均新增粉絲50名,在寧波高校傳媒間初見影響,同時高校聯盟網站頁麵也即將確定。
3. 媒體融合。
包括媒介融合和傳播融合。媒介融合的特點是單一平台上的聚合,因此,現在的網絡媒體不僅是文字內容,而是集合了圖片、音頻和視頻內容,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融合報道。如中國寧波網的全媒體,以及手機報、手機網、iPad寧波播報等新媒體的實踐不斷地滋生出新的媒介融合的可能。
4. 生活服務。
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是人生永遠不會過時的主題。團購、電子商務等如火如荼。中國寧波網依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各類信息資源,以消費、服務等資訊為特色,以電子商務業務為支撐,以網絡、手機、電子屏等多種新媒體終端為渠道,為市民做好全方位服務,打造便捷、及時、互動、全麵的“寧波立體生活圈”。
中國寧波網為年輕人做起紅娘來了。2011年,義務紅娘以中國寧波網為主平台舉行了多次活動,數千名年輕會員相遇相識。截至2011年中旬,我們的會員隊伍已壯大到了5000餘人。期間,義務紅娘們對其中3000多位會員進行過一次回訪,結果顯示:已有148對年輕人結下良緣,700多位年輕人即將走進婚姻的神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