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傳說 寧海縣賦之地名篇
孫興公作《天台賦》,信而聞耳,任臆度寧海其東麓也。事或湮沒而弗著,獨一丹邱存舊名,而臨海天台交有之。莫訂其實。予家寧海,蓋五世。其山川、裏社之所隸人物,土產之所鍾,有親見,非剽聞,有念知,非臆度也。矧天皇輿駐錢塘,邑在五百裏甸服中,聲教浚滌,精彩呈露,月興而歲不同,顧以千年往事,概觀得乎?瑕日審故書,因餘子墨賦之。詞之淺薄,雖不諧金石聲以取譽,於時原古備今,聊以補前賦所未及雲。
有客自東都來,問予桃源主人,曰:吾周行天下,周覽山川,九土之別,揚州台嶽未發於神秀,六朝之都建業寧海,罕著於名賢,堪輿闔而勿耀,圖諜失而勿傳。子居是邦,願聞其所以然。
主人曰:客亦知。夫天施地生之有消長,古往今來有更禪者乎?以吳越為蠻索,春秋之所同貶,以台明為環富,詞人之深羨。唯晉太康吾邑始顯,截回浦而置郡,析章安而為縣。初宅白嶠,星霜歲遠,旋徙海遊,規模日淺。今遷治於廣度,得形局而恢展,背烏岩之,腰玉帶而回轉,橋亭橫界乎兩街,市門旁達於四麵,祠應三台之傾,臨井象七星之分,建方祥符之奉帝真,新皇視之登禦殿。藩府之儀式,崇十節之侯謁,見乃紹興之定庠,揭四教之堂廟,屏門闔之囂喧,儼麗澤之淵泓。祝聖則放生池之記,複出勵賢則釋褐坊之題。壯觀! 祭社有壇,以重先農之祈報。登陸有亭,以隆其過客之賓餞。其六鄉冠蓋之都會,千室紜歌之敷闡。隸方畿之繁邑,非鄉小而滕編。
孫興公作《天台賦》:指孫綽的《遊天台山賦》。
堪輿:即風水。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詞;輿,“承輿”,即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著重在地貌的描述。
畿(jī):古代在行政上由京城管理的整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