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青色之秋 小鎮夜雨(1 / 1)

第三輯 青色之秋 小鎮夜雨

那天的雨,停停歇歇,從早晨開始下的,到了天黑,依舊不屈不撓地往下飄。我居住的這個小鎮也在這場秋雨的纏綿中變得濕潤而又清涼了。

華燈初上時,我從母親家出來。母親說,下雨天就留一宿吧。我說,沒事。母親說,那你自己路上小心,到家了來個電話。我說,好的。說完便撐起傘走入這場夜雨中。

從母親家步行到我家,不到二十分鍾路程。我要路過的這條街是如今小鎮最繁華的地段。

雨不大,又細又密又柔軟。你聽不到雨絲落在傘上的聲音,隻是沒多久便有成滴的水珠從傘的邊緣急急墜落;你也看不到雨絲飄落在地麵的形狀,雨還沒碰到大地便迫不及待與之融為一體,頃刻間無影無蹤。路麵上濕漉漉的清亮便是夜空中無聲無息的雨凝聚而成的。

我走上街頭的時候,街道兩旁的霓虹燈已經爭先恐後地閃爍起來了,柔軟的雨絲在晚風中妖嬈地飄舞著,纏繞成一片片一團團五顏六色的雨霧。讓秋雨滋潤了一天的梧桐,到了夜裏,越發精神起來,飽滿的葉子因雨水的青睞在黑夜中熠熠生輝。

也許是因為雨夜,整條街顯得幽靜起來。往日熱鬧紛雜的店鋪此刻也冷清下來了,但那些勤勞的店主如秋雨般執著,依舊守候著他們的店鋪。

我撐著傘走上了薪橋。那座橋在不久前剛剛修葺完畢。原來的橋身因多年的車來車往,已呈現出老態龍鍾、不堪重負的樣子。修葺後的薪橋,一下子容光煥發,光滑的橋麵,嶄新的橋欄。晴朗的夜晚,橋欄邊上總是聚集著小鎮上那些乘涼聊天的人們。在這個雨夜,薪橋顯得格外寧靜,它濕淋淋地靜臥在蘆江河上,是否也回憶起埋藏在心底深處那些潮濕而又甜蜜的往事?

借著河邊昏黃的路燈光芒,從橋上望過去,蘆江河麵不是靜止的,水麵上泛著忽隱忽現的模糊而神秘的光暈,讓人看不清雨絲飄落的痕跡,看不清水波,看不清漣漪;稍遠處,隻見河麵上霧氣氤氳,朦朦朧朧的一層,輕柔泛起……蘆江河是小鎮人的母親河,它陪伴著小鎮走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始終不離不棄。

雨夜,街上的行人比往日少了,可是車輛卻沒少。一束束閃亮的燈光從身後從前方穿透雨霧掠過來,讓人的腳步有些局促、零亂。又有兩束雪亮的光從身後逼過來,剛好身邊有個水灘,我更是手足無措了,不知往哪兒躲。忽然那車燈掃過來的光速慢了下來,接著一輛黑色轎車以非常舒緩的節奏駛過了這個水灘,沒有濺起哪怕是幾點水花。然後這輛轎車又慢慢加速往前駛去了,沒一會便消失在雨霧中。那一刻,我忽然覺得今晚的小鎮真美麗,那絲絲夜雨充滿了柔情蜜意。

不知什麼時候起,雨一下子活潑調皮了,它們跳躍到傘上,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它們跌落到清亮亮的路麵,迸裂出激情的水花;它們聚集到屋簷上,滑落下來的不再是一串串的水珠,而是扯不斷的水線。此時,小鎮到處都是扯不斷的水線,這些水線連成一片,把整個小鎮籠罩了。

雨大的時候,我已經快到家了。手機也在此時歡快地響起來,接聽,是母親一連串的埋怨聲:“怎麼還沒到家啊?我打過家裏電話,沒人接。你沒坐三輪車回家啊?雨都這麼大了……”我說,我剛到家,剛要給你打電話呢。母親說了聲早點休息,就掛了電話。

走入家門的時候,我的手臂濕了,我的褲腳濕了,我的頭發也濕了,打了個寒噤,心裏卻是溫熱的,小鎮的這場夜雨跟著我回了家。

200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