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青色之秋 大河洋的春天(2 / 2)

還記得,那次采風,我走入傍河而建的社區,羨慕又嫉妒地和那裏的工作人員說,你們真是好福氣,每天與這樣的水與這樣的空氣相伴。可誰能想到,去年秋天,因工作崗位調動,我有幸成為紫石社區的工作人員之一。這意味著以後的日子裏我將與這片被譽為“北侖綠肺”的好地方朝夕相處了。第一天上班正巧下小雨,望著秋雨中深情款款的大河洋,我忽然醒悟,在我出現之前,大河洋已等待多年了。那一刻,我的眼眶有些發潮,猶如河麵上彌漫起的迷蒙煙雨。

以後的日子裏,當我站在窗邊,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萬紫千紅的花田、錯落有致的農舍,望著近處碧光粼粼的大河洋、靜謐秀麗的小島、輕輕蕩漾的小船……我隻覺得自己的心早已被這片美麗的水美麗的田野脹得滿滿的了。我被這鄉村的純淨感動。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春天來了,而我來社區工作也將近半年了。這段時間,我踏遍了大河洋周邊的每個村落——上龍泉、下龍泉、甘溪、大溟、東六房、高村、前鄭、後鄭、陳勝。它們是我們社區服務範圍內的村落,也是蘆江河水必經的地方。據說,蘆江河的源頭有三支,東起下龍泉、甘溪,接福泉山、雙石人山的溪水;南起瑞岩山諸溪;中間的一支便是上龍泉接昆亭嶺北諸溪。三溪之水集合於大河洋,接著穿過陳勝橋流向柴橋城區,又分三叉穿越於街市,後彙集於石瀾橋畔,最終蘆江河水向東北奔流,經過穿山碶撲入東海的懷抱。從中可以看出,柴橋紫石片區也是蘆江河源頭的所在地。

當清澈的山泉一路歡奔而來,沿著山腳淌過一個個美麗的村莊——上龍泉、下龍泉、甘溪、大溟……仔細一看,這些村名竟然都與水有著不深不淺的淵源。“龍泉”,自不必說,“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那是神聖而又充滿靈性的水;那些水哺育過一代又一代的龍泉人,浸潤過一片又一片充滿生機的花田。“甘溪”,從雙石人山流下來的清亮而甘甜的溪水,讓人恨不得掬起一捧,潤潤幹澀的喉嚨,然後流經五髒六腑,想想也是何等的熨帖與舒暢嗬。“大溟”,則有它不一般的氣勢了。溟,原意是指“海”,可以想象,大溟在很久以前有可能是一片霧靄茫茫的汪洋之地;鬥轉星移,歲月變遷,如今的大溟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百姓安居樂業,田野花香流溢的美麗畫卷。

春光明媚的午後,我們劃著小船,沿著九曲十八彎的清清水路,去尋找躲在大河洋身後的風景。沒想到,每一曲每一彎都有不同的驚喜跳出來呈現給我們——幾棵寫滿歲月滄桑的古樹,遒勁有力的枝杆都快觸摸到柔和的水麵了。一隻受驚而起的白鷺,翩翩躍起,像一道白色的精靈滑過水麵,不一會便隱逸於蘆葦叢中。那一排婀娜的柳樹,已抵不住春的誘惑,有的搔首弄姿偷偷打量著水裏的倩影,有的迫不及待把嫩綠的心事一葉葉吐露。一幢氣派十足的別墅,傲然矗立在河岸邊,仿佛是大河洋忠誠的衛士。有人說,肯定是這裏的風水好,要不然這個村裏最有錢的企業家也不會在此造別墅了。岸邊一大片怒放的油菜花讓人眼前一亮。油菜花的這種“黃”是純粹的、嬌嫩的,是春天的綠托起來的黃,是能掐出水來的黃,是一點一點的黃聚成一簇一簇的黃,一簇一簇的黃拚成一片一片的黃,一片一片的黃終於暈染成漫天漫地的黃……

小船返回時,我們舍不得上岸。陽光灑在河麵上,閃爍著耀眼的光環,那是希望的光環。此刻,天藍雲淡水清清,我們的內心無比安寧,靜下來,聽聽,大河洋在低語什麼?他在呢喃:“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漸漸地,那聲音似乎越來越高亢,那是來自大河洋深處激情澎湃的呐喊聲:“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201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