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環境因素。患兒生長於文化剝奪的環境中,易於出現學習困難。如果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家庭關係不和睦,矛盾衝突多,或者父母對兒童或嬌縱溺愛,或過於嚴厲、苛刻,都會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社會適應能力差,進而導致學習困難的發生。早期不良環境和文化剝奪還可損害兒童的心理發展,致使兒童在學齡期出現學習困難。
問題36 孩子學習困難怎麼辦?
目前采取學校、家庭、臨床醫療三結合的綜合措施,針對患兒學習困難具體缺陷的性質和問題所在,製定一套教育訓練的計劃。
改善教育環境,誘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促進兒童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學習的心理動因,具有主觀性。美國心理學家索裏說過:“一次有高度動機的複習可能相當於十次消極的重複,不具學習意圖的數千次重複不能形成熟練。”如何誘發學習動機呢?
1.提高兒童的內在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孩子形成長遠動機,增強其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2.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決定效果的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業基礎、智力與技能水平、家庭環境影響等。有些學校實施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差異教育等,都是為了讓學生樂學、愛學。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強化學習動機,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形成良性循環。家長可以運用激勵、興趣遷移的方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但用經濟獎賞刺激的方法,會使孩子變得自私,甚至引向歧途,是危險的做法。
3.學習“孟母三遷”的精神,改善社會、學校、家庭等教育環境。家長管教方式、父母間的關係、父母與子女交談的頻度及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等,可通過谘詢人員及其他社會力量的幹預得到調整,從而使兒童學習情況改善。另外,還需改進老師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患兒的情感反應要給予鼓勵,幫其樹立信心。
4.學習要講究策略,即要有計劃、科學地安排學習。盲目學習,學習效率低,是誘發學習煩惱的直接因素之一。正確對待考試和考試成績,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考試,認真分析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才能保持穩定良好的成績。
5.提高認知功能,控製情緒和行為紊亂。進行感覺統合治療和腦功能反饋治療,可改善認知功能。對其伴發的行為或情緒問題,可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但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學習困難的藥物。
問題37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1.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時間,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 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可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優點、特長和成功,隨時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
5.鼓勵表揚。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點滴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