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習及情緒專題 網絡成癮(1 / 1)

兒童學習及情緒專題 網絡成癮

一個秋風瑟瑟的下午,張女士來到心理谘詢室,進門便焦急地說:“老師,聽說你教育學生有辦法,你救救我的孩子吧。”

張女士說,她有一個上初一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好,曾參加數學競賽並獲得全省二等獎。孩子平時聽話、性格溫順,但上初一後成績下降很快,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有去網吧打遊戲的行為,讓我們引起注意,於是我們一方麵對他加強教育,另一方麵控製了家裏的電腦不讓他上網。本以為他無法上網,可以專心學習了,可誰知昨晚大約11點,他乘我們已睡覺就偷偷出去上網吧玩了一夜,早晨又趁我們沒有起床悄悄回家背上書包上學去了。要不是門衛老王告訴我們,我們還被蒙在鼓裏。他爸爸說今天放學以後要好好教訓他,我想以前也教訓過他,但沒用啊。老師,我們該怎麼辦啊?

經詢問了解,張女士全家是一年前從北方遷到這裏的。以前,孩子的爸爸是工程技術人員,在當地事業有成,小有名氣;張女士是職員,家庭條件較好,工作舒心;孩子健康快樂,學習也好。後來舉家南下到寧波,他們明顯感到不適應:工作壓力很大,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心情也一直不好。

張女士說,孩子到這以後也不適應新的環境,既不喜歡給他上課的某些老師,也與同學相處得沒有以前那麼好,很少與同學往來。孩子放學回家後,由於父母都忙,而且也不那麼開心,於是很少與父母交流和溝通。

問題38 如何判斷孩子有網癮?

下列8條中如果具備前5項,後3項中至少出現一項,大致可以認為孩子已經網絡成癮:

1. 一心想上網(回想以前的網上活動或期待下一次上網);

2. 需更長的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感 ;

3. 多次努力控製減少或停止上網,但不能成功;

4. 在努力減少上網時,感到不安,悶悶不樂、抑鬱或易激怒 ;

5. 實際上網的時間比原先計劃的要長;

6. 因為上網,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或失去了教育與就業的機會;

7. 對家人、好友、治療者說謊,隱瞞上網的程度;

8.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如無助、嫉妒、無望、焦慮)的唯一方法。

問題39 孩子有網癮怎麼辦?

1.切勿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應該與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幫助孩子辨別是非,給孩子說話的權利和機會,讓孩子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沉迷於網絡遊戲的不良影響,並讓孩子鼓起勇氣克服不良習慣。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2.征得孩子的同意,迅速中斷孩子的網絡遊戲,並為孩子安排豐富的課外生活。我們的大腦中樞中有一個叫做“犒賞係統”的組織,人在上網玩遊戲時,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刺激人的“犒賞係統”,使人產生興奮和快感,而一旦缺少了這種刺激,人就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如此反複重複,人就很容易沉迷於網絡遊戲。如果迅速中斷網絡遊戲,以現實中的豐富遊戲活動替代網絡遊戲,可以打破惡性循環,幫助孩子實現注意力的遷移。

3.了解孩子網絡遊戲的內容,滿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一般情況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結合孩子網絡遊戲的內容,與孩子一起分析,看看是學習壓力過大,還是人際交往困難造成的;是成功感、成就感的缺失,還是理想信念的缺乏造成的……針對具體的心理需求,去和孩子一起製定應對的辦法。家長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盡量滿足了孩子這些正常的心理需求,孩子還有什麼必要泡在虛擬空間裏呢?

4.通過與孩子一起做遊戲,增進親子關係,了解孩子心結。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們覺得他們逆反心理較強,難以溝通。和孩子一塊兒玩玩網絡遊戲,加入孩子的虛擬團體,以遊戲夥伴的身份同孩子溝通,教育、培養孩子健康遊戲的良好行為,這樣做的效果要比單純的說教好很多,畢竟“潤物細無聲”,在孩子低水平的心理阻抗條件下,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理念,更容易向你打開他的“心結”,更有利於你“對症下藥”。

每一個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孩子,背後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無論從年齡、性別、性格還是家庭背景、學校教育環境等都各有各的特點,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因人而異,針對每一位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采取合適的應對辦法。要孩子戒除網癮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需要家長、老師、孩子一起努力,必要時可以找心理專家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