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專題 兒童多動症
9歲男孩曉曉,正在讀小學三年級,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做小動作,學習成績受到影響,老師建議家長帶他到心理谘詢門診看看。
從媽媽處得知,曉曉從小是活潑、聰明的孩子,而且小時候發育得很好,學講話、學走路都比同齡孩子早。可是上了幼兒園後,情況反而不好了。老師根本管不住他,其他小朋友能安安靜靜坐著聽故事,而他總是站起來,在活動室跑來跑去。那時以為他還小,上學後會懂事。但是進入小學後,他上課不聽老師講,經常低頭做小動作,如玩鉛筆盒、扔紙條,甚至拉扯前桌女同學的辮子,影響同學聽課。下課後,他就在走廊或者操場上奔來奔去,不知道在忙些什麼。平時在家寫作業粗心大意,字跡潦草,而且常常拖拖拉拉,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小便,寫不了幾個字就會借故站起來,走開,東看看西摸摸,然後再回到桌子邊接著寫。每天的作業需要媽媽陪在身邊才能完成。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還跟得上,三年級後成績起伏很明顯,好的時候能考90多分,不好時甚至不及格。還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與同學發生矛盾。
媽媽向醫生介紹情況時,曉曉在診室裏非常忙碌,一會兒拿起醫生的印章,東敲敲西敲敲,一會兒爬到診療床上,爬起坐倒,總是動個不停,並不時打斷媽媽和醫生的談話,發表他的意見。醫生問他,上課是否能專心聽講。他回答說:“一節課,我頂多聽10分鍾。”
問他不聽課幹什麼,他睜大眼睛茫茫然不知所措。
醫生給曉曉做了智力測定,曉曉的智商為110,並不低。但在隨後進行的檢查中,發現他注意測試異常,持續性操作測驗錯字、漏字較多。醫生診斷:曉曉患上了兒童多動症。
問題26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全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行為障礙,患病率在學齡兒童中達到3%-5%。顧名思義,多動症主要有多動與注意力缺陷兩大表現。患兒注意力難以集中,尤其在需要持續用腦的任務中表現得更加明顯。通常表現在做作業時粗心大意,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容易被周圍無關的事物吸引。日常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有些家長感到疑惑:孩子被診斷患上了多動症,為什麼他在看電視、玩電腦時卻能專心致誌?這是因為孩子對視覺衝擊強、刺激、比較新奇的事物尚能保持注意,並不能因此認為孩子沒有患多動症。
多動、衝動也是多動症的主要表現之一。患兒上課時小動作多,下課時跑東跑西特別忙碌,難以按秩序排隊等候,大人講話時喜歡插話,行為魯莽,容易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有時爬上爬下,亂穿馬路,不顧危險。
多動症分為三型,既有多動又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稱為混合型,單有多動表現的稱為多動型,單有注意力不集中為注意缺陷型,這一型與女孩的多動症常常被家長忽視。
值得一提的是,頑皮是兒童的天性,兒童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也是隨著身體的發育而逐步發展的。簡而言之,正常兒童的注意力水平不可能達到成人的水平,在多動症門診室,不乏一些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過高的家長,簡單地以自己的標準判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把孩子成績不如意的原因簡單地歸結於注意力問題。因此是否患有多動症還要看孩子的學習、與老師同學的關係有沒有受到影響。既不要把多動症兒童的表現僅僅看成是頑皮,也不要單以家長的觀察來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家長如懷疑自己的孩子患有多動症,最好向老師詢問,把孩子在課堂的表現、與同學的關係結合起來比對,並及時谘詢心理醫生。
問題27 孩子為什麼會得多動症?
多動症發生的原因很多,不同的患兒可能有不同的患病因素。有些多動患兒的父母幼年時也有多動症,說明與遺傳有關;有些多動症找不到遺傳的原因,可能與媽媽懷孕、生產或嬰幼兒期的腦功能損傷有關;有些與環境因素有關,如父母關係不和、離異,家庭教育不當等。另外,患兒父母本身的心理問題如酒精成癮、人格障礙,可能涉及遺傳並影響到後天的教育方式,從而引發孩子的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