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為專題 偏食的“小豆丁”
6歲的男孩康康,是家裏唯一的孫子,家人特別寵他。康康在家裏比較任性,不願意好好吃飯,愛吃零食,家人總是拿著飯碗追著他讓他吃飯。因為挑食,康康比其他小朋友瘦小好多,在幼兒園常常被欺負,媽媽不知道怎麼帶好孩子了,於是跟瘦弱的兒子一起來谘詢門診尋求幫助。
媽媽反映,在家裏,家人對康康是有求必應的,都特別寵他。讀幼兒園中班以後,康康越來越不聽話,最討厭媽媽不給他喜歡吃的東西,常說媽媽不喜歡自己,搞得媽媽特別無奈。平常喜歡跟爺爺奶奶住一起,動不動就在餐桌上發脾氣不好好吃飯,這個菜不愛吃,那個湯不喜歡喝,飯後又鬧著要家長買好多零食給他。在幼兒園吃飯也不乖,康康不討老師喜歡,小朋友們也有時候要嘲笑他,欺負他,這樣他就更不開心,有時候鬧別扭不愛去上學。
問題24 康康怎麼了?
康康看上去比同齡小朋友弱小,並且比較容易生病,醫生認為康康存在好多小朋友都比較容易出現的偏食問題。偏食的表現為對喜愛吃的食物吃得特別多,不喜愛吃的食物吃得很少,甚至不碰。而案例中的康康完全符合了該症狀的描述,對飲食挑剔,僅吃幾種自己喜歡或者習慣的食物,平時又吃很多零食。偏食是一種不好的飲食習慣,既不利於營養的攝入又不利於健康生長,並且兒童常常因為不能獲得滿足而情緒波動大。
問題25 兒童偏食怎麼辦?
一是心理治療幫助糾正偏食。心理專家認為這是最根本的矯正方法,要求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可以使用以下幾個小方法:
1.榜樣示範法
老師、家長以身作則,不偏食、不挑食,要帶著孩子吃,吃飯時總要對每種食物表現出很香、很滿意的神情。孩子們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讚,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麵前,大大稱讚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積極地效仿。
2.親身體驗法
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家長、老師可以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碟、分碗筷,在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洗菜、拿佐料,甚至在買菜的時候就可以帶著他們去一起挑菜,一起看看平時餐桌上吃到的食物是什麼樣的。在參與過程中,孩子充分發揮了主動性和創造性,麵對自己勞動所得的成果,自然會大開胃口。不管是什麼原因,家長、老師切忌在孩子進餐時以恐嚇、責罵或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影響其食欲,要善於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心情愉快,樂於進食。
3.激勵法
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理想,我們要因勢利導。例如看到媒體上的足球運動員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這些叔叔的身體多棒,因為他們經常吃胡蘿卜、白菜、魚和肉,你長大了不是想當一名足球運動員嗎?你可要從現在起開始吃這些菜呀!”當一些孩子不愛吃某種食物時,我們就許願給他們買某種獎勵,比如帶他們到公園去玩,鼓勵孩子吃下去。孩子吃了後要及時表揚他,並且一定要兌現諾言,絕不失信。
4.興趣抑製法
全麵了解偏食孩子的需求心理,當他不吃某種食物時,就停止他認為最有興趣的活動,如看動畫片、逛動物園等,這樣孩子就會勉強忍受不願吃的食物,時間一久,就能收到成效。
二是行為糾正幫助治療偏食。這是一些輔助性的矯正方法,運用起來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1.控製點心與零食
許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吃不下去。古語說:“饑不擇食。”饑餓時對不太喜歡吃的食物也會覺得味道不錯,所以對點心和零食的給予要嚴加控製,不可以過度溺愛,有求必應。
2.安排豐富的戶外活動
家長、老師合理安排騎小自行車、玩球、跑步比賽等戶外活動,以消耗其能量,促進其食欲。同時應避免孩子剛剛做完劇烈運動就進食,因為此時是沒有食欲的,要讓他們洗洗手,安靜一會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