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四十七歲
於明州,又失隨身文物無數。
是年早春,李清照緊追隨聖駕,攜古銅器等捐付給皇帝,以消“玉壺頒金”謠言。
二月,隨禦舟至海上,作詞《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時年九月,金人立劉豫為“齊帝”。李清照作《詠史》斥之,詩曰:“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十一月,朝廷放百官。
十二月,李清照至衢州。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 四十八歲
春三月,李清照赴越州,借居於居民鍾氏的家裏,五簏文物被穴壁而盜,李清照作《偶成》傷歎。
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 四十九歲
正月,宋高宗至臨安,不日,李清照亦抵臨安。
春三月,李清照作聯:“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
夏,張汝舟巧言騙婚李清照。
是年九月,李清照識透張汝舟,以“妄增舉數”之罪訟而離之。據宋《刑統》,李清照亦當入獄兩年,後得翰林學士綦崇禮相援,僅九日獲釋,遂作《投內翰綦公崇禮啟》答謝之。是年秋,有詞作《山花子·病起蕭蕭兩鬢華》。
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 五十一歲
居臨安。
秋八月,李清照作《〈金石錄〉後序》。
冬十月,李清照避兵亂至金華,卜居陳氏第,途經嚴灘時,感嚴光的高尚品德,作《釣台》詩。
十月二十日,作《打馬圖經》,並序。後又作《打馬賦》及《打馬圖經命辭》。
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 五十二歲
居金華。
春三月,有《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又作《題八詠樓》詩。
同年春,朱敦儒有《鵲橋仙·和李易安金魚池蓮》。
是年秋,李清照複還臨安。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 五十五歲
居臨安。
作《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詞。
春三月十五日,張琰德為李格非《洛陽名園記》作序,其間述李清照上詩救父事。
同年,秦檜複相,力主和議於金。
宋高宗紹興九年(1139) 五十六歲
春正月初五,宋、金和議成,大赦天下。
元宵,李清照作《永遇樂·元宵》詞。暮春,又有《怨王孫·夢斷漏悄》。
三月,金人歸還宋河南、陝西舊地。
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 五十七歲
是歲,秦檜獨相。
夏五月,金人背盟,再侵。
五月十一日,辛棄疾生,後成豪放詞主,曾作《醜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詞。
七月,嶽飛苦戰金人,奉詔撤軍南歸。時秦檜力主和議,諸大帥皆還鎮,收複諸地盡失。
八月,李清照作《山花子·揉破黃金萬點明》詠丹桂以懷鄉。
同年,朱弁《風月堂詩話》成,卷記:“李清照,趙明誠妻,李格非女也。善屬文,於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之句,頗膾炙人口。”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 五十八歲
五月,謝伋《四六談麈》成。卷有李清照《祭趙湖州文》殘句:“白日正中,歎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十一月,宋、金議和再成。
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 六十歲
仍居臨安。
立春,李清照代筆撰《皇帝閣春帖子》,又撰《貴妃閣春帖子》。
四月,又撰《端午帖子》。
時年,李清照表上《金石錄》進朝。
宋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 六十三歲
正月十五日,曾慥的《樂府雅詞》成,收李清照詞二十三首。
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 六十四歲
夏五月辛卯,趙明誠二兄趙思誠卒。
時年,李清照寫《聲聲慢·尋尋覓覓》,寫盡一生悲苦。
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 六十五歲
秋八月十五,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成,卷六十中曰:“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語甚新。”並載李清照適張汝舟事。該書後集卷亦有李清照《詞論》事。
宋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 六十六歲
春三月,王灼《碧雞漫誌》成,其卷二謂李清照“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
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 六十七歲
時年,李清照攜所藏米芾墨跡兩帖,訪其子米友仁,求作跋。
同年,為《金石錄·漢巴官鐵量銘》加注。
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 六十八歲
晁公武《郡齋讀書誌》成,書載:“格非之女,先嫁趙誠之(明誠),有才藻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
洪適跋《趙明誠〈金石錄〉》於臨安,雲:“趙君無嗣,李又更嫁。”
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 七十二歲
時年,李清照為鄰家雙生子撰慶生帖。
同年,欲以其學傳孫氏女,被以“才藻非女子事也”拒。
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 七十三歲
李清照卒此年,或此年後,享年至少七十三歲。
秋八月二十二日,朱熹作《家藏石刻序》,讚《金石錄》:“大略如歐陽子書,然詮敘益條理,考證益精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