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分,作祝壽詞《新荷葉·薄露初零》與晁補之,賀其五十六歲生日。亦有傳說,此詞是為名士朱敦儒所寫。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 二十七歲
居青州。
時年,撰成《詞論》。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 二十八歲
居青州。
秋九月,趙明誠、李清照題“雲巢石”(此石疑為偽作,有待考證)。
是年,趙明誠至泰山,得《唐登封紀號文》兩碑拓。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 二十九歲
居青州。
七月,趙明誠言兄存誠以秘書少監言取訪遺書事,思誠亦當起複。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 三十一歲
居青州。
新秋,趙明誠題“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雲:“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於歸來堂。”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 三十二歲
居青州。
周邦彥提舉大晟樂府。
是年,趙明誠與李清照於青州歸來堂起大書櫥,藏書無數。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 三十三歲
居青州。
趙明誠的《金石錄》已大約整理成集,共三十卷。
趙明誠於歸來堂再閱歐陽修的《集古錄》。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 三十四歲
居青州。
趙明誠正式編成《金石錄》,作自序。
九月十日,河間劉跂為趙明誠《金石錄》前三十卷作序,題為《〈金石錄〉後序》。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 三十五歲
居青州。
仲冬廿六夜,趙明誠再觀歐陽修《集古錄》。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三十八歲
居青州。
時年早春,趙明誠去萊州就任,但並未攜李清照一同前往。李清照有詞作《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等,抒離情別恨。
八月初,李清照從青州前往萊州的途中,在昌樂作《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八月十日,李清照到達萊州,為眼前的冷清之景所傷,寫《感懷》詩。
是年,周邦彥卒,時年六十六歲。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 三十九歲
居萊州。
趙明誠在城南天柱山、雲峰山,先後得北魏鄭羲上、下碑。
除日,趙明誠重觀所題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又題雲:“壬寅歲除日,於東萊郡宴堂觀舊題,不覺悵然,時年四十有三矣。”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四十歲
居萊州。
李清照從兄李迥為李格非《廉先生序》作跋。
是年,李清照和趙明誠每晚在萊州靜治堂共同校勘《金石錄》。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 四十一歲
時年,趙明誠移知淄州知州,李清照隨往。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四十二歲
居淄州。
是年夏,趙明誠於淄川得白居易書《楞嚴經》。
時年,金兵南犯北宋。
十二月,皇太子趙桓即位,即宋欽宗。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 四十三歲
趙明誠守淄州。
春正月,金人渡黃河,犯京師。
十一月,汴京城陷落。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 四十四歲
三月,趙明誠奔母喪南下江寧。
四月,金軍擄宋徽宗、宋欽宗及皇後、皇太子和宗室、後妃等數千人北去。汴京城幾被洗劫一空,北宋始告滅亡。
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曆史稱為南宋。
八月,趙明誠起任江寧府,兼江東經製副使。
冬十月,宋高宗至揚州。
十二月,青州兵變,李清照留於青州文物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十二月末,李清照“載書十五車,連艫渡淮,又渡江”,於翌年早春,到達江寧。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 四十五歲
春正月,李清照曆盡磨難,終於抵達江寧。
時年,李清照作詩諷刺南宋君臣棄國奔逃,有句:“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又有詩句:“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冬日,李清照“每值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四十六歲
春正月,高宗在江寧府,改府名為建康。
正月初,李清照作《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訴思鄉之苦,又寫《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春二月,趙明誠“縋城宵遁”,罷守江寧。
三月,李清照與趙明誠乘舟西去,經烏江作《夏日絕句》,憑吊項羽。
五月,至池陽,趙明誠旨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趙明誠獨赴湖州,“途中奔馳,冒充大暑,感疾”。
八月,趙明誠因服大寒藥製壓熱疾,致瘧痢並發,病危。李清照知後,遂往建康。
八月十八日,趙明誠卒於建康,時年四十九歲。李清照寫《祭趙湖州文》祭奠。
深秋有《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寫哀思,重陽寫《行香子·天與秋光》。
十一月,金兵陷洪州,李清照寄放於洪州的文物散於戰火。
十二月,李清照離建康南下,途遇大雪,遂作《清平樂·年年雪裏》,訴逃亡之苦。再作《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