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話更讓人舒服·(1 / 2)

這樣兩個不同的結果讓我們很是好奇,為了弄清楚原委,老師讓前去聯係的兩位同學情景再現一下。原來,班長去的時候,他找到負責人直接就說:“我們是本市的中學生,根據現在市裏傳達的精神,我們來你們這兒實習,你們必須接待我們。”而後麵去聯係的那位同學去到櫃台以後,找到他們經理的辦公室,自己在辦公室外麵等到經理結束工作以後才去敲響經理的門。得到允許以後,他走進辦公室,又拿出自己的介紹信,很有禮貌地懇求道:“叔叔,我是旁邊那所學校的學生,今天過來主要是有一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我們班的同學可能要麻煩一些這邊的叔叔阿姨帶我們參與一下社會實踐活動,您看您什麼時候方便,我們根據您這邊的時間安排一下。”

經理看了看日程安排,直接跟他確定了時間,這位同學得到回複以後,跟經理連聲道謝。經理也回複說:“不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這裏也很歡迎你們的加入。”

這樣一對比,我們就看出了差距。為什麼班長去的時候會直接遭到拒絕,因為他說話的時候忘了自己的禮貌。而且班長說話的語氣感覺就是在命令別人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請求別人。作為一個學生對一個長輩來說,這種語氣實在有點出格,當然會惹得別人心裏不舒服,後麵的事情自然也就很難談成功了。而後麵去的那位同學,時時刻刻都保持著自己的禮貌態度,用一種請求和商量的語氣跟負責人說明自己的情況,讓負責人感受到了一種尊重。這樣對方才會給予肯定的回答,並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充分說明了談話過程中讓人感到舒適的重要性。自古以來,就有“言為心聲”的俗語。語言是一種顯示內在文明的重要標誌。我們去說話,去表達,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讓別人傾聽。所以,創造一個良好的談話氛圍是得到別人良好回應的基礎。

有了一個禮貌的說話態度以後,如果能適當地加點幽默技巧,那就能為你的語言錦上添花了。有一則關於伏爾泰的小故事,說他以前有一個天性懶惰的仆人。有一天,伏爾泰要出門,就請這個仆人幫他把鞋子拿過來。等到鞋子送到伏爾泰麵前的時候,伏爾泰看見鞋子布滿了泥汙,看著很髒。伏爾泰就向仆人問道:“為什麼這雙鞋子穿過之後沒有及時清理幹淨呢?你早上起來的時候完全可以有時間去做這件事情的。”

“先生,我覺得完全用不著清理啊,因為您出去以後,路上全部都是泥汙,就算今天幫您把鞋子刷幹淨了,您走兩個小時以後,還是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還是髒髒的。”仆人急忙解釋道。

伏爾泰聽完以後,沒有說話,而是麵帶微笑地走出了家門。這個時候,仆人慌忙追上去對伏爾泰說:“先生請等一等,您還沒有把鑰匙給我呢!請您把廚房食櫃上的鑰匙給我,等一會兒我還要吃飯呢!”

這樣兩個不同的結果讓我們很是好奇,為了弄清楚原委,老師讓前去聯係的兩位同學情景再現一下。原來,班長去的時候,他找到負責人直接就說:“我們是本市的中學生,根據現在市裏傳達的精神,我們來你們這兒實習,你們必須接待我們。”而後麵去聯係的那位同學去到櫃台以後,找到他們經理的辦公室,自己在辦公室外麵等到經理結束工作以後才去敲響經理的門。得到允許以後,他走進辦公室,又拿出自己的介紹信,很有禮貌地懇求道:“叔叔,我是旁邊那所學校的學生,今天過來主要是有一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我們班的同學可能要麻煩一些這邊的叔叔阿姨帶我們參與一下社會實踐活動,您看您什麼時候方便,我們根據您這邊的時間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