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需要專注·
美國著名解惑專欄作家藍德絲曾經說過:“當了這麼多年專欄作家,我現在才深深了解到,許多人給我寫信其實並不是需要我提供什麼建議,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願意聆聽他們的人。”
很多人都以為在人與人的交流之中多說話、多表達才能將心裏的想法充分而又清楚地展現出來。但在實際的溝通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很強的表達欲,都希望別人能先聽自己說,所以我們經常會習慣性地忽略一些別人說的話。
美國一個著名的訪談節目有一次邀請了幾個小朋友作為節目嘉賓,主持人林克萊特問其中一個小朋友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說:“等我長大後,我要當一名飛行員。”
林克萊特想考考這個可愛的小家夥,便接著問道:“如果有一天,你當上了飛行員,但是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的時候,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呢?”
小朋友認真思考了一會兒後對林克萊特說:“我會先讓飛機上的所有人係好自己的安全帶,然後背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在場的觀眾都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個孩子,卻看到他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讓林克萊特發覺這個孩子的悲憫之情絕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他又問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這個孩子帶著哭腔回答道:“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
這真摯的回答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他們毫無保留地獻上自己最熱烈的掌聲。
當小朋友說“我會先讓飛機上的所有人係好自己的安全帶,然後背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的時候,觀眾們幾乎都在用自己所謂的經驗和價值觀判斷這個小朋友,如果不是因為林克萊特耐心地繼續詢問這個小朋友,人們就不會有機會聽到“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這善良又純真的心語,小朋友天真無邪的心靈也可能會因為觀眾的嘲笑蒙上陰影。
所以,專注的聆聽在溝通中才顯得尤為重要。很多時候,人們說出來的話可能會與心裏真正的想法存在一點偏差,但我們作為聆聽者,要善於挖掘隱藏在這些話語背後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的傾訴得不到身邊人的回應,那會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
專注的聆聽不僅是一種關愛和理解,更是維係各種關係的潤滑劑。每個人都會有需要跟人傾訴和分享的事,他人的聆聽給予的理解和讚同十分重要,所以學會專注地聆聽就非常有必要。
表達秘籍
1.放下自己固有的想法和判斷,將精力集中在體會對方的想法上,這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
2.即使你已經明白了對方的話,也可以嚐試通過一些疑問句來給對方反饋,對方可能還在期待得到你的回應。
3.在對方充分表達他們的請求和感情之前,一定要保持專注,隻有專注的聆聽才能讓對方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