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計劃被批準(1 / 2)

重慶,蔣介石官邸。

在蔣介石的書房內,坐著何應欽、陳誠、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穆斯林,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軍事家,有“小諸葛”之稱。屬***桂係,與李宗仁並稱“李白”。

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部長。1938年與李宗仁指揮台兒莊會戰,取得在國軍抗戰中的首次重大勝利。1940年指揮桂南戰役,在昆侖關兩度挫敗日軍,為抗戰以來攻堅戰的首次勝利。

雖然桂係和蔣係一向不對付,但是桂係在抗日上麵從來沒有含糊過。抗戰爆發後,“李白”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

又由於小諸葛在大戰役指揮上很有經驗,所以這一次商討劉峰的“鄂中反擊戰”的計劃,蔣介石就把白崇禧叫到了這裏。

蔣介石道:“諸位,大家都看過了‘鄂中反擊戰’的計劃,不知道有什麼看法,都說出來。”

陳誠道:“委座,劉峰的計劃很好,但是有一點,屬下不敢苟同,劉峰並沒有把攻下天門或者沙市作為第一目標,那麼這個反擊戰究竟應該達成什麼目的呢?”

蔣介石也對劉峰的計劃感到困惑,因為他的計劃中目的並不是要攻下天門或者沙市,而是利用攻打這兩個城市的機會,盡可能的消滅日軍有生力量。這也許在戰術上是對頭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自我的力量,消滅敵軍力量。但是在政治上,在軍心民心上卻不可取。

如果國軍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進攻,卻連敵人一座城池都沒有攻打下來,到最後勝利也會被說成失敗。敵人失敗也會說成打敗了支那軍隊的進攻。

蔣介石並沒有馬上表示自己的意見,而是看著白崇禧道:“健生,你看呢。”

白崇禧來之前研究過劉峰的戰例,以及他的戰術思想,他說道:“劉峰此人,我沒有見過,但是此人實在是難得的一員良將。他的戰術思想就是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不管是在GCD那邊的戰例,還是在上海、緬甸以及鄂中的戰例,無一不是如此。這次打天門、沙市、漢南,其目的也不是要攻下這幾座城池,而是要利用攻打這些城池,調動日軍,從而達到消滅日軍主力的目的。隻要日軍有生力量被消滅,這些城市不攻自破。”

蔣介石眉頭一挑,問道:“健生的意思是,劉峰要打天門,其實是想吃掉第13混成旅團,甚至要對58師團有想法?”

蔣介石也看得出來,以180師和98師分別進攻漢南和沙市,其目的就是要牽製日軍幾個師團的兵力,而特戰師主力則進攻天門。天門方向才是這次“鄂中反擊戰”的主攻方向。

白崇禧道:“我覺得劉峰在計劃中對於攻下天門似乎並沒有放下心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肯定會來支援的58師團上麵。這是典型的圍點打援的打法。中國從古道今這樣的戰例不甚枚舉。隻要能把58師團打垮,那麼天門孤立無援,第13混成旅團也很難抵擋特戰師的進攻。”

這時陳誠說道:“那麼假如日軍要調第3師團前來呢?第3師團在應山,調來天門也不過幾天時間而已。特戰師能在幾天時間內吃掉58師團嗎?如果打成這樣,特戰師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