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對我們造成的陰影遲遲沒有消散,正當我們還在感慨中國這麼大卻容不下一個平靜的“餐桌”時,有人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美國將瘦肉精添加在豬的飼料裏是合法的。難道美國不知道瘦肉精的危害嗎?美國的老百姓不害怕嗎?為何隻有中國的老百姓如此恐慌?透過我們的研究發現,真正讓老百姓恐慌的並不是瘦肉精本身,而是這一事件背後的更深層次原因。
一個張悟本沒了,又一個李一去了,但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張悟本、李一,中國似乎從不缺“大仙”和“神人”。令人感覺到困惑的是,現在科學如此普及,信息化手段如此強大,民眾怎麼還迷、還信呢?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兩個人都是最好的經濟學家,他們能透過中國這個M型社會的特點迎合不同人的需求,掙得名和利。中國為什麼造神不斷、毀神不倦?這種迷信的背後,我們真正缺少的是什麼?
教育是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2010年的高考自主招生進入了“北約、華約、聯盟”的三國鼎立時代。高考也從以前的“一刀斃命”變成了慢慢淩遲處死。看似是給了自己孩子多一次鯉魚跳龍門的機會,實際上是增加了這些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在中國做小孩成了最痛苦的事情。為什麼美國的那一套體製拿到中國來就玩不轉呢?我們究竟錯在哪裏?
重慶,可能正在上演當下中國最浩浩蕩蕩的“城市化”潮流,農民成為市民。而在東部沿海,尤其是浙江,現在也是浩浩蕩蕩、暗潮湧動,叫“逆城市化”潮流。在歐美國家,“逆城市化”是步入平等富足社會的標誌。難道說我們已經提前進入了歐美國家現在的“逆城市化”階段?透過調查發現,我們最先“逆城市化”的竟然是公務員,我國東部沿海部分城鎮的公務員竟然把戶口遷入農村,願意回村裏“當農民”。這一怪現象背後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逆城市化”恰恰是城市化和社會不公平的標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把“城市化”簡單理解為“工業化”。這其實是延續了美國的舊思維,美國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認為“城市化”就是要建高樓大廈,然後讓很多的企業來投資,卻忽略了城市的和諧發展。“城市化”有兩種,一種是高質化的,一種是低質化的。如果很多配套跟不上,其實就叫低質化,而我們就是低質化的“城市化”。那如何做才能讓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不是搞硬件建設,不是搞“工業化”,而是要把我們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解決掉。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23282/1480930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