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切經濟看廣東(2)(1 / 3)

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在做產品設計,而且根據我們的數據顯示,它很有意思。譬如毅昌,這個企業一台電視機的售價應該是3000塊,經過它設計的新外殼之後,售價可以達到3980塊。漲了近三分之一的價格。而且專業化的工業設計使得我們國內市場每賣三台電視機,就有一台是經過它設計的外殼。還有一個叫三諾,它過去是一個製造模具的工廠,就是標準的OEM(貼牌生產),而且日子很難過,我看它也快混不下去了。最近做了一個轉型,就是把沃爾瑪、飛利浦不想做的小部件的工業設計接過來,我幫你設計。這就是個賣點,這不是一個小東西。這整個思維就是“6+1”產業鏈裏麵的產品設計這麼重要一個環節。

王牧笛:據美國工業設計協會測算,在工業設計上每投入1美元,可以給企業帶來1500美元到2500美元的銷售收益。這個設計的力量是很大的。

郎鹹平:像毅昌和三諾,目前它們的模式就是簡單的工業設計。廣東還有一家企業叫做“靈獅模式”,它把毅昌、三諾這樣子的工業設計的公司又做了一個整合,做工業設計園。這就很好,是我所提倡的。我們需要產業鏈整合,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產業升級。也就是根據現有的產業狀況,按照“6+1”的產業模式進行整合、升級,這才是我呼籲的。

王牧笛:而且現在靈獅公司希望把順德工業設計園拓展成為整個廣東的國際工業設計城。而這個規劃中的設計城計劃於2015年建成,將有超過500家企業入駐,從業人員2萬人,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郎鹹平:我不是要你光做工業設計,而是你如何把工業設計融入整條產業鏈當中去,這才能創造整體的價值。舉個例子:工業設計都是大公司,你幫沃爾瑪、LG設計。問題是廣東的企業90%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不可能找毅昌來設計。到最後毅昌、三諾替大公司做,又是打OEM(貼牌生產)的零工。這又不對了。我們應該把這些公司和中小企業捆綁在一起,那才是我們廣東經濟的主體,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我忽然想跟各位談一下,有個叫做“怡亞通”的模式,這怡亞通是做建材的。建材的工廠通常都在華東和華南,而真正需要建材的大概都在其他地方,因此建材的運輸成本是非常高的。你要從這邊訂貨、驗貨、卸貨,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運到目的地。這家企業特有意思,他把產品設計不管了,把其他環節串在一起,就是大物流的環節。

工廠產品是100塊一個,它給你100塊,所以工廠的資金回流非常快。而後把你的產品搬到北京去。舉個例子,存在這裏。而後再以20元的訂金把這個產品批發給零售,讓他們去賣,或者給各個經銷商,因此為經銷商省了不曉得多少時間精力。過去要從廣東拉到北京給他們,而且它要付100塊錢的價格。現在有怡亞通在,100塊怡亞通付了,你隻要付20塊(定金)。而且你根本不用擔心所有的物流,因為怡亞通都跟你做了。因此從訂單處理、倉儲運輸、批發和零售,怡亞通全部給你包辦。因此對經銷商來講,它價格非常便宜。20塊錢就能做成生意,過去是100塊,那麼100除以20等於5,也就是它可以拓展5倍的生意。透過這種方式,零售商也高興了,也就是說經銷商也高興了。因為它的銷售額擴大了5倍。而怡亞通這個專注物流的公司也高興了,因為它是按照實際銷售來收取1%左右的利潤。因此一個簡單的產業鏈整合,也就是大物流的整合讓各方都高興。

而各位想想看,廣東的工業設計和怡亞通這套東西基本上是不掛鉤的。可是怡亞通的模式基本上完全用在了中小企業。如果怡亞通出麵搞工業設計,是不是整個串在一起了。90%的中小企業沒有能力搞工業設計,可是一個能夠整合大物流環節的公司可以幫你做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