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書之後,仔細想想,我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突然有種想要流淚的衝動,《明朝那些事兒》真的很好看。”
豌豆網上,像這種為《明朝那些事兒》鼓勁叫好評論,數不勝數。而書籍的銷量,在廣泛的好評之中,也開始節節升高。
而這裏麵購買人群最多的,則是政府官員。所謂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這種涉及權謀鬥爭的書籍是官員們最喜歡看的一類書,加上這些官員們買書不差錢,《明朝那些事兒》的銷量節節攀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京城,燕京大學的一間辦公室內,馮玄清看著《京城日報》上刊登《明朝那些時兒》首周銷量三十七萬套的新聞時,驚訝的差點咬到舌頭。
三十七萬套,那就是兩百五十九萬冊,按照正價計算就是一億三千兩百四十六萬,按照百分之十的版稅,張鐸也有一千三百多萬的收入,再加上後續的銷售,萬盛的利潤,張鐸在這本書裏能賺多少錢。光是想想馮玄清都感覺頭暈。
自古文人多相輕,嫉妒就是原罪。馮玄清想想自己寫的書,連一萬本都賣不到,再看張鐸的成績,別提多眼紅了。
“看來時代真的是不同了,人們都喜歡輕佻浮誇的作品,再也不會有人喜歡嚴謹的史學著作了,真的是悲哀,悲哀啊!”馮玄清一臉悲痛地說道。
隨著《明朝那些事兒》帶來的明史熱,萬盛小說中文網站上連載的《回到明朝當王爺》也爆發出驚天的潛力,很快就占據了網站各種榜單的榜首。
其實作為網絡大神邢南的第二部作品,回明受到的關注本來就很多,隻是因為字數太少還沒發威。而如今在《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下,整個社會的“明史熱”更加熱烈,回明也算是搭了一趟順風車。
不過在現階段,網絡小說還不是張鐸主要的關注方向。他現在的主要目標是上半年好好複習,考上鬆江大學。下半年拍攝《笑傲江湖》,在春節檔上映。
對於先期目標,張鐸做的很不錯,在他過目不忘的變態記憶下,測驗成績節節提高,讓蘇文恭大為驚奇,直呼天才。
而《笑傲江湖》這邊,就出來一點點小狀況了。原因是王誠之前連載的《龍行天下》中,明憲宗身邊有個老太監劉荀,武功奇高,如鬼似魅,飄忽來去,直似青煙。一把浮塵,輕輕一擊就取了金錢幫幫主的性命。
《笑傲江湖》這邊,描寫到東方不敗的武功時,就那麼粉紅色一閃,風雷堂堂主童百熊就倒下去了。殺人的是一枚最精致細巧的繡花針。那風能吹起,落水不沉的纖纖繡花針,就能撥開令狐衝的長劍。以一敵三,東方不敗與令狐衝、任我行、向問天三人大戰,東方不敗還是大占上風。
讀者們見識到了東方不敗的可怕武功,也知道《葵花寶典》的來龍去脈之後,紛紛大聲疾呼,認為劉荀就是寫出《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
按照小說《笑傲江湖》中記載,《葵花寶典》是前朝皇宮中一位宦官所著武功秘籍,原藏於莆田少林寺。華山派弟子嶽肅、蔡子峰偷看後憑記憶錄成寶典殘本。因為對寶典理解不同,華山派分裂為劍宗和氣宗。渡元禪師從嶽蔡二人處得悉寶典經文,憑自己所悟,創立辟邪劍法,改名為林遠圖,威震江湖。後日月神教十長老攻華山搶走寶典殘本,東方不敗據此練成寶典武功。寶典中的武功博大精深,但凶險至極,練功時,首先要自宮淨身。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圓寂之時,認為這本秘籍修習起來殘傷身體,難關很多,傳世非武林之福,就把它投入爐中火化。
把這些內容串聯起來之後,無數的讀者都想知道,劉荀究竟是不是那個創出《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他用的究竟是什麼功夫。
這一切,是巧合,還張鐸有意為之。為什麼劉荀和東方不敗的武功路數會如此地相似。讀者們紛紛寫信、打電話給王誠和張鐸,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