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鐸其實是另有打算,不過見蔣先誠誤會,也沒有去解釋。開車回家之後,張鐸跟王淑英打過招呼,又回房間裏開始碼字。這次碼的,卻是《回到明朝當王爺》。
回明可以說是第一部在商業和口碑上同時獲得成功的穿越曆史小說。而在《明朝那些事兒》即將出版的時刻,未來的“明史熱”完全可以預料,而在這個時刻出現一部穿越到明朝的優秀網絡小說,那它的前景就非常光明了。
關於明史熱,可以說是國人在讀史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是因為大家對明史所知甚少,對明史的了解不但零散,而且混亂,可明朝存在了276年,這樣一個很長的朝代離我們如此之近,而我們又對它理解很少,自然而然大眾就會關注明史。特別是整個社會對清朝的評價有過高的傾向,這種評價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康雍乾盛世之後華夏落後於世界,被人宰割瓜分。
再則明朝留給我們的看得見的東西,比如故宮、萬裏長城、天壇、鄭和下西洋,如此輝煌的業績和世界文化遺產,怎麼會出現在一個衰落的朝代當中?被人描繪成腐朽黑暗的朝代,怎麼能和這些曆史文化遺產是相稱的?
事實上在《明朝那些事兒》連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明史熱”的苗頭了。奈何一個“反三俗”運動,生生地把它打斷了。再後來張鐸連載《雍正皇帝》,結果造成清宮戲大火,關注明史的人就相對的少了。
如今“明史熱潮”在即,張鐸卻是要早點把《回到明朝當王爺》寫出來。回明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烏龍九世善人鄭少鵬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間的故事。那是一個多姿多彩的時代,既有京師八虎的邪惡,又有江南四大才子的風流,還有大儒王陽明的心學,再加上荒誕不經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渾渾噩噩中踏進這個世界的主角,不得不為了自己的命運,周旋在這形形色色的人物之中。
東廠、西廠、內廠、外廷、錦衣衛之間的紛爭;代天巡狩清除貪官的故事;剿倭寇、驅韃靼、滅都掌蠻、大戰佛郎機;開海禁、移民西伯利亞……,精彩的故事紛至遝來……
說起回明這本書,當年也是神書一部,曾經橫掃網絡,囊括多項年終大獎,連續5年占據台灣圖書館借閱榜第一名。09年進入“網絡文學十年盤點”評選,入選十大人氣作品第六名。
在故事的情節設定方麵,更是一波三折,令人掩卷後長息不已。在人物的刻畫上,對男主人公的描摹,可以說更符合中國古代書生的形象,才華滿腹的同時卻又有一點堅持原則的書生式的癡傻,而這點癡傻不但不讓人生厭,還往往讓人覺得是一種真性情與真可愛。
而對女主人公的描摹,也可以說是更為的出色,書中12個美女,出生在各個階層,過往經曆也跌宕起伏,因此,在這種人物的設定與指導下,它對於女性的性格,心理乃至語言和行為有一種更為細膩,微妙卻又是合情合理的描摹,體現出一種生動的藝術美,讓讀者引起一種情思與審美感受,使人物生動豐滿。
張鐸又敲了一萬多字,然後登陸到萬盛小說中文網,申請發書。也沒打電話給陳誌勝,就等著網站的人員慢慢審核了。
弄好了之後,張鐸想了想,撥通了金玉芝的電話。商場的那件事,雖說事後道過歉,可他和金玉芝兩人卻是產生了隔閡,所以這段時間,他總找機會約金玉芝出來。
開始的時候金玉芝對他根本不理,可時間久了,架不住張鐸軟磨硬泡,倆人的關係才逐漸緩和。
金玉芝接電話的時候,聲音十分的慵懶,像是在說夢話一般。可看現在的時候,除了吃晚飯比較正好外,睡懶覺和早睡覺都不適合。
張鐸十分詫異,“你忙什麼呢?姐姐?”
“我啊,剛剛在做spa,睡著了,你要不要過來?”金玉芝提議道。
張鐸想象著金玉芝妙曼的身材,忙說點頭好啊好啊!“你在那裏,我這就開車過去。”卻沒想過,無論他在電話這邊如何點頭,金玉芝都是看不到的。
“哦,那你開車到宏建路128號,那有家會所,是你何晴姐開的,如今你大小也是個名人,過來給你何晴姐捧個場吧!”金玉芝說道。
張鐸諂笑道:“跟玉芝姐比,我就是個人名而已!”